天天看點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清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曆經十二帝,傳200餘年,其中“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時期,在這之後這個大王朝就逐漸走向了衰落。在盛世之君中,乾隆帝應該是最輕松的一個,他擁有康熙和雍正帝為他鋪好的路,自己在政績上也頗為卓著,更不用提還有乾隆朝能文能武的輔君之臣們。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在乾隆時期功勳卓著的武将裡,烏雅·兆惠絕對是最耀眼的名臣之一,他骁勇善戰,為清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深得乾隆帝的信任,以至于乾隆将自己的女兒都嫁給了他的兒子。

烏雅·兆惠是滿洲正黃旗人,還是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後烏雅氏的族孫,可以說身份貴重。而兆惠沒有一般貴族子弟的纨绔之風,他從小就善文好武,23歲時就入職了軍機處。在乾隆十三年時,兆惠遷任戶部侍郎,在大小金川之戰和平定準噶爾時都負責了軍隊的糧饷事務,并且督辦各省的派兵作戰情況。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因為兆惠能力出色,所有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完美,故而乾隆帝在1756年時授予他鎮守北疆的方略以及定邊右副将軍的職務。于是在戰場上,兆惠開始發掘出勇猛剛毅的大将之風。他先是平定了巴雅爾的叛軍,接着又在大小和卓叛亂、黑水營之戰和呼爾璊之戰裡屢建奇功,獲得了乾隆帝賜予的雙眼孔雀翎之榮耀。

在凱旋歸京之後,兆惠位列乾隆帝平定回疆之亂功臣圖,懸挂于紫光閣,風頭一時無兩。不過在他回京僅4年後,也就是公元1764年時,56歲的兆惠終究抗不過痼疾的折磨,病逝于紫禁城的冬天。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當時兆惠的兒子劄蘭泰隻有8歲,家中突然喪失了主心骨,剩下的老弱婦孺都是一片悲聲。乾隆帝也為兆惠的死悲傷不已,親自來到葬禮上為其祭奠,還命兆惠同族工部侍郎幫忙料理喪禮事宜,賜下的賞銀是同級别臣子的八倍,已經達到了親王的标準。

做完這些後,乾隆帝猶覺不夠,他在離開前猶豫了一下,看了看尚且年幼的劄蘭泰,就将腰間的荷包解下來放在了靈堂的桌子上。這下兆惠的家人們都驚住了,原本的悲傷之情也被突如其來的恩賞沖淡了不少:依據滿族習俗,一方将荷包交給另一方,就是要與其結親。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當時宮中适齡的格格是令妃(孝儀純皇後)的女兒九公主,令妃向來受寵,剛滿7歲的九公主也頗受喜愛,乾隆這一舉動直接決定了劄蘭泰将來成為驸馬爺的命運,也表明了自己對烏雅氏一族的看重。

想通這一點以後,兆惠的家人頓時轉悲為喜,他們知道兆惠最放不下的就是這個幼子,如今皇上親自定下了親事,兆惠若泉下有知,也應該瞑目了。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七年後,九公主滿14歲,乾隆親封其為和碩和恪公主,第二年及笄時下嫁劄蘭泰,就這樣結成了一段美好的姻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