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的确很能生,活了24歲,有八個兒子六個女兒,也算是高産。
至于為啥高産,媳婦多呗,廣撒種總會有收獲的。
順治的這些孩子成活率不算太高。
古代孩子成活率普遍很低,順治雖然貴為天子,生的多,但是八個兒子熬到成年的也隻有三個。
這三個孩子分别是康熙的哥哥,董鄂妃所生的皇子福全,福全被封為裕親王,活到了五十歲
康熙皇帝玄烨,活了68歲。
第三個活下來的兒子是和碩恭親王常甯,47歲。
常甯有個妃子是吳應熊的女兒。
如果照《鹿鼎記》的設定,建甯公主是康熙的妹妹,那麼常甯娶吳應熊的女兒,這輩分就亂了。

不過曆史上的建甯公主是皇太極的十四公主,是順治的妹妹,康熙常甯等人的姑姑,常甯娶吳應熊的女兒算是姑表親,而且吳應熊的女兒未必是建甯公主的女兒,是以這姑表親幹的很。
順治皇帝有六個女兒,但是活下來的隻有一個,就是皇二女和碩恭悫長公主,其他女兒都夭折了。
和碩恭悫(音:确。誠實厚道的意思)長公主,民間尊稱為翠花公主,不知道是不是老百姓覺得皇帝是東北來的,肯定愛吃酸菜,是以給順治的女兒起了這麼接地氣的雅号。
恭悫公主嫁給了鳌拜的侄子讷爾杜。
出嫁這年是康熙6年,鳌拜的權勢達到了巅峰,孝莊為了籠絡鳌拜把順治帝唯一的女兒嫁給了鳌拜的侄子。
兩年後,康熙八年,鳌拜被康熙拿下。
讷爾杜一家也跟着被罷官,幾年後康熙權力穩定後讷爾杜被授予一個閑職養老。
除了親女兒,順治還有三個養女。
皇帝自己能生,為啥要收養女呢?
就是為了搞裙帶關系。
皇帝為了維系和權臣的關系,往往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重要的大臣或者他們的後代。也會娶大臣的女兒到皇家來。
比如康熙就為自己的四子胤禛娶了大臣年遐齡的女兒,也就年羹堯的妹妹。
皇帝嫁女兒,女兒不夠,或者皇帝不願意嫁自己女兒咋辦?
涼拌。
他們會認領一些皇族的女子為養女,把這些養女當成自己的親女兒去合婚,這樣既達到了籠絡大臣的目的,又不至于犧牲自己骨肉的幸福,一舉兩得。
比如,著名的像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不是李世民的親女兒,李世民舍不得自己的親女兒遠嫁西藏,就在皇族中認了個女子當女兒,嫁了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她爹在評書大名鼎鼎,江夏郡王李道宗,他是李世民的堂兄弟。
順治認養女,目的一樣。他從宗室中認領了三個養女。
其一,端敏公主。
固倫端敏公主,是順治堂兄濟度的女兒,濟度和順治是一擔挑,順治的第二任皇後孝惠章皇後是濟度的小姨子。
端敏郡主六歲時就許配給了科爾沁羅達爾漢郡王滿珠習禮的孫子。
兩口子生活了五十多年,也算幸福。
端敏郡主七十多歲時,雍正封她為固倫端敏公主。
清朝的公主分為固倫和和碩,固倫最高和碩次之。
公主前面加強倫這倆字,是公主的最高榮譽,固倫說明是嫡出,尊貴之意。
清朝仿明朝規矩,皇帝的女兒稱公主,親王郡王的女兒稱格格,是以,如果乾隆皇帝看到瓊瑤阿姨的還珠格格,準把鼻子氣歪了,把自己女兒封為格格,這是侮辱誰呢。
作為順治養女獲得固倫的稱号,端敏公主算是榮寵至極了。
雍正封她為固倫公主,大約也是為了籠絡蒙古王公。
固倫端敏公主活了七十七歲,是順治所有女兒中最長壽的一個。
其二,柔嘉公主。
柔嘉公主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安郡王嶽樂,康熙二年柔嘉公主嫁靖南王耿仲明的孫子耿聚忠。
耿聚忠有個哥哥很有名,叫耿精忠。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和吳三桂一起造反,史稱三番之亂。
柔嘉公主沒能看到三藩作亂,她在康熙十二年就去世了,年僅22歲。
三番之亂後,耿精忠被淩遲處死,柔嘉公主雖死,但是耿聚忠沒有受到株連,得以善終。
看過有的影視劇中亂柔嘉公主和康熙有感情線。大約也是柔嘉公主比康熙大三歲,正是小姐姐的人設,紫荊城深宮寂寞柔嘉公主和康熙算是地位相若的同齡人,能說一些貼心話也未可知。
其三,柔順公主。
柔順公主,是順治他哥哥承澤裕親王碩塞的女兒。
嫁給了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尚之隆一直在康熙身邊,三番大亂他大哥尚之信囚禁父親尚可喜舉兵造反。
但是尚可喜至死都忠于清室,導緻三番之亂時,尚家受沖擊最小。
因為尚之隆一直在康熙身邊,忠心耿耿,康熙皇帝很信任他。
康熙四十一年尚之隆被封為領侍衛内大臣,這是康熙的警衛隊隊長。
清朝著名的三番吳家,耿家,尚家的後代都娶了皇族的公主,既然娶了公主他們就必須留在京城,這就是質子。
耿家和尚家的質子結局不錯,吳應熊就比較慘了。
吳應熊在順治十年娶了13歲的建甯公主,第二年康熙出生,是以吳應熊被建甯公主割蛋蛋這事兒是不存在的,畢竟他成親那年韋小寶還沒有出生。
吳三桂造反前曾經派人接吳應熊回昆明,吳應熊沒有答應,隻是把自己的長子吳世璠送回了昆明。
吳三桂一反,吳應熊和其次子吳世琳被康熙誅殺,後來三番失敗,繼承吳三桂帝位的吳世璠自殺,首級送到京城。
三番之亂平定後和建甯公主一同生活的兩個幼孫被康熙下旨缢殺,從此吳家算是被斬草除根了。
建甯公主在家破人亡後又活了30年,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去世。
這麼看來,嫁給吳應熊的建甯公主真不如平行世界中那個嫁給韋爵爺的建甯幸福。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