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坐在櫃子前,老婦大聲呵斥,看清櫃裡物件後,康熙:賞黃馬褂

當年康熙年間,準格爾部一直都是虎視眈眈。他們盤踞着蒙古草原,帶着農牧民族的原始和骁勇,經常騷擾清朝邊境,弄得百姓們民不聊生。百般忍耐的康熙爺親自出征,率兵到準格爾。在滿清将士們的英勇善戰的努力下,在烏蘭布通之戰中大敗準格爾部。這一戰讓他們元氣大傷,也粉碎了他們東侵的美夢。

康熙坐在櫃子前,老婦大聲呵斥,看清櫃裡物件後,康熙:賞黃馬褂

大戰告捷後,一向酷愛微服私巡的康熙帝決定在西北一帶微服一陣在回宮,順道體察民情,領略廣袤的草原風光。随後他們喬裝打扮成一支商隊,專門選了一條風景優美,牛羊成群的官道走。沿岸河流波光粼粼,一片生機盎然,一行人領略着草原風光前進着。

那時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馬車,坐久了還是會讓人疲乏不已,他們在山麓溜達一圈後,已經中午了。康熙爺覺得又累又餓,是以就命人找個最近的山莊休息,順道蹭頓飯。正過來一個走南闖北的商人,一番打聽後才知道這附近都是蒙古包,沒有集市和飯莊。往前走的喀拉沐淪河,河邊上就有蒙古營子。那邊有蒙古包,也有人家。

康熙坐在櫃子前,老婦大聲呵斥,看清櫃裡物件後,康熙:賞黃馬褂

侍衛們在聽說這個消息後,便順着他說的方向繼續前行。走了沒一會就看到沿岸河邊和稀稀拉拉的幾個蒙古營子,此時的康熙爺已經困乏不已,便下馬車就在這幾個蒙古包中歇歇腳。康熙爺就随便找了一個蒙古包,準備進門拜訪。沒想到裡面是位年過六旬的老婦人,看到康熙爺和侍衛的穿衣打扮一看就是貴客,于是緊忙迎進屋内。給兩位貴客拿吃拿喝,熱情招待。

一進包内,就看到一個很精緻的紅木櫃子,櫃子上還有一個方形的東西,被珍藏的蓋着,看起來是老人的寶貝。一路勞頓的康熙爺也顧不上這是什麼東西,直接就一屁股坐到櫃子前面,被夫人珍藏的物品就這樣被擋在後面。

康熙坐在櫃子前,老婦大聲呵斥,看清櫃裡物件後,康熙:賞黃馬褂

婦人看到自己的寶貝被這樣對待,一時間驚慌失措,漲紅着臉呵斥康熙這裡不能坐。康熙爺還未受過這樣的待遇,也不顧不得微服私訪,一氣之下喊出了"大膽"。面對這兩位貴客,老夫人毫不畏懼。随後老婦人揭開黃布,露出的卻是康熙爺的畫像。

并解釋到"這畫上就是當今的康熙爺,正是因為他平定了準格爾,才能保我們的平安,我們才能在這裡安居樂業。他的畫像我們早晚都會虔誠的跪拜,畫像前什麼都不能放,更别說是坐人了。您到别的地方坐吧"。聽到這,康熙爺也沒有亮出身份,聽話的坐到邊上。吃過飯後還留下了飯錢。并賞賜了老婦人一件黃袍馬褂,告訴老人,三天後會有人來贖回這件衣服的。

康熙坐在櫃子前,老婦大聲呵斥,看清櫃裡物件後,康熙:賞黃馬褂

果然三天後王爺來到婦人家,當着鄉親們的面說這是當今聖上賞賜的黃馬褂。老婦人一聽,吓得渾身冷汗,這件黃馬褂也被她當做傳家寶收藏起來。這個故事也成為草原上人人皆知的佳話,特别是康熙爺深得民心,直到今天都廣為流傳。這件黃馬褂如今已經被巴林右旗博物館珍藏起來。黃色一直都是皇室專屬原色,代表着高貴,而且有不同的種類和等級之分。從唐代開國皇帝李淵開始就下令普通百姓不允許使用關于黃色的任何東西。趙匡胤也是披上黃袍後成為皇帝。 禦賜黃馬褂成為清朝特有的文化,因為清朝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是以禦賜黃馬褂也成為清朝統獨有的賞賜品。被皇帝禦賜黃馬褂是當時清朝最高的榮譽,穿之前要沐浴更衣。然後騎着駿馬,繞紫禁城顯擺一圈。以彰顯皇恩浩蕩和自己所獲得的至高榮譽。

康熙坐在櫃子前,老婦大聲呵斥,看清櫃裡物件後,康熙:賞黃馬褂

遊行結束後,黃馬褂就要小心的珍藏起來,高高的供奉在自家的祖宗祠堂上,以彰顯家族的榮耀。還需要複制一件同樣的黃馬褂,以備公務時穿。比如參加國家節日或者重大場合的時候穿。如果一旦犯錯,皇帝可以随時收回黃馬褂。并且黃馬褂一般老百姓是得不到的,隻有王公大臣立大功了才有有可能得到的賞賜。是以這位老婦人得到的這件黃馬褂就顯得尤為珍貴。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康熙帝是一位體察民情,深得百姓愛戴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