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意大利軍隊,為什麼會淪為笑柄?
當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家肯定認為當時的綜合實力最強的美國夥食最好,然而恰恰不同要給各國軍隊夥食排名的話,第一名并不是美國,而是意大利。别看意大利雖然作戰成績不怎麼樣,但他們打仗就像旅遊,餐餐都有甜點、紅酒,美國雖然不及意大利,但是美國的奢侈程度也同樣不虛,頓頓有肉吃,肉吃到想吐。但是與他們形成巨大反差的就說中國和蘇聯的軍隊,而德德國和日本的夥食堪稱神奇,那麼美國和意大利的夥食究竟有多豪華呢?而中國和蘇聯的夥食究竟有多差勁呢?德國和日本的夥食又為什麼可以稱得上神器呢?本期視訊就讓我來到大家了解一下二戰中六個國家的夥食對比,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加關注。咱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美國的《軍隊夥食》。作為二戰中期才加入作戰中的美國,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美國本土,是以美國的工廠開始全面開動,對于前線士兵的物資供給那是相當充足,美國士兵在戰場上所吃到的夥食一拿出手,就讓其他國家大所震驚,不愧是土豪軍隊,光是美軍夜戰食品種類就超過了23種。

在二戰中,士兵吃得最多的夥食就是c型食品及總重量約為3kg,總共由六個鐵皮罐頭組成,是美軍士兵一天的口糧。在這六個罐頭中,有一半的罐頭是肉類,稱為m成分,可以在火腿、雞蛋、洋芋、通心粉中自由選擇。而另外的三個罐頭是人體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必要成分,由壓縮餅幹混合的麥片、咖啡、巧克力豆等食物組合而成。按成分和必成分有多種搭配方案,後勤人員會根據不同的配方搭配成士兵所需要的能量來源。這樣的能量搭配夥食已經領先全世界潮流幾十年了。是以正當其他國家的士兵還在前線看着熟悉的面包和配菜時,美國士兵已經吃上了營養均衡且豐盛的自助餐盲盒。美軍有了後勤部隊不計成本的夥食供給,美國士兵很少會面臨物資不足的窘境。當時有很多的美國士兵被德軍俘虜後,許多的美軍随即掏出了自己的戰鬥口糧大口吃了下來,惹得看守他們的德軍隻流口水。看着自己手中的口糧實在是難以下咽,真不知道的還以為德軍才是俘虜。但是作為美軍,他們卻對自己的夥食很不滿意。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美軍的夥食雖然種類繁多,但美軍的每頓夥食始終逃不過午餐肉。在二戰期間,斯帕姆罐頭午餐肉因為其制作簡單,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的特點,成為了二戰中作戰士兵必不可少的蛋白質來源,其味道也是非常美味的。但是再好吃的夥食天天吃,頓頓吃總會反胃的。美國士兵早上吃的時間午餐肉到了中午吃烤午餐肉,而到了晚上則是把午餐肉放到米缸裡,終于過了一天後,到了第二天早上開飯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又是午餐肉餡餅。各種午餐肉的做法都不帶重樣,是以美國士兵開始羨慕起意大利士兵的夥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别看意大利打仗不怎麼樣,但是他們的做飯水準絕對是世界一流,就好像他們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度假的一樣。意大利的後方駐軍提供的新鮮蔬菜,還有橄榄油煎制的炖菜和湯。主食則是有意大利面和面包洋芋餅,而且在餐後還提供紅酒和面包咖啡的。更重要的是,以上的這些食物并不是什麼壓縮餅幹、罐頭之類的,而是大廚炊事員現場制作的美味佳肴。單憑有着大廚随軍出征,就足以令其他國家的士兵望眼欲穿了。然而不止這些,部隊在作戰的時候至少會配備一個炊事班,提供披薩和意大利面,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提供酒水和飲料這樣的夥食供給。你告訴我,你們是來打仗的嗎?他不是來度假的吧?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意大利士兵都能夠享受到這種待遇。能夠享受到這種待遇的主要還是在後方的部隊。因為意大利的後勤部隊能力有限,在海洋的控制權上面占不到什麼便宜。是以相對于後方部隊,在前線的士兵火勢要比後方部隊差很多,再加上德國軍隊的樂扣,意大利前方的士兵更加不滿。是以很多的意大利士兵都是出工不出力。
他們十分不善作戰,因為他們都向德軍将他們安排到後方的養老部隊,享受着豐盛的美食。說完了美國和意大利,咱們再說說德國和日本這兩個神奇的國家。這兩個國家為什麼稱為神奇?因為他們的夥食會随着時間而發生巨大的變化。德軍的夥食基本上都是以午餐為核心,他們的一日三餐是按照前線的距離劃分的,越靠近前線,夥食就越豐盛。在前線作戰的德軍每天都可以吃到黑麥面包和煮過的蔬菜,肉類,香腸以及黃油果醬,另外還有咖啡豆、巧克力等甜品。最特别的是德軍還準備有煙草等消耗品。而在行軍的過程中,德軍的士兵甚至可以領到三四份的黑麥面包。德軍的夥食可以說是相當豐盛,然而這也成為了困擾德軍的一個難題。德軍在戰争中用高昂的軍支撐着德軍的夥食,但是随着戰争的深入,德軍的後勤支出明顯已經不堪重負。是以他們在北非的戰場上經常出現食物供應短缺的情況,他們隻能通過克扣意大利軍隊的夥食來勉強填飽自己的肚子。再後來由于長期沒有得到蔬菜和水果的供給,德軍逐漸出現了敗血症,這也大大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在歐洲的戰場上,德軍并不好受,随着戰鬥的推進,在東線作戰的德軍甚至每個人每天隻能有50g面包,15個人隻能有1kg洋芋的窘境。夥食的嚴重下降也造成了德軍士氣嚴重不足,這也是德軍失敗的一個原因。日本與德軍的情況相似,日軍的夥食也是随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他們在侵略中國的初期,很多的物資來源于中國。
在當時一個日本兵普通士兵的夥食那是相當豐富的,有精大麥、鮮肉、蔬菜,還有着許多的調味料,食物發放大部分都是以軍用罐頭的形式。除此之外,日軍每天還會有400g的清酒和20支香煙作為調劑。日本的生産力十分有限,他們所能夠吃到的食物大多數都是在占領地自己自足,能吃到什麼全品搶多。而日本的海軍則全是依靠國内的公益,他們的待遇就好得多,他們可以享受到西式全餐、咖喱牛肉等特色菜。在這樣豐盛的夥食喂養下,許多的日本海軍士兵開始讨厭大麥的味道,竟然直接将大麥倒進了海裡。在日本海軍肆意地浪費糧食的時候,遠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駐守的日軍卻連飯都快吃不上了。他們無法掠奪資源,運送的物資又滿足不了士兵的需求,他們甚至想到了要在島上開荒拓土,自己種植食物。但是在之後的戰争中,日本逐漸失去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控制的地區也逐漸流失,自然陷入枯竭。當時被海軍倒入到海裡的大麥已經成為了彌足珍貴的夥食。日軍有的時候隻能夠食用粥加鹹菜,這樣就算是一頓午餐。這樣也就形成了日本的飲食習慣,他們喜歡吃的便當的遊覽。日軍大部分的補給線太長,許多士兵連最基本你的生活口糧都難以達到功能,隻能煮着芭蕉葉樹皮來維持生意,許許多多的士兵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腫。在這種情況下,或者都成為了問題,更别說行軍打仗。當然了,德軍和日軍至少從一開始,他們的夥食條件還是很不錯的。
而提起蘇聯,他們的夥食那叫一個慘淡。蘇聯士兵的主食就是全麥面包,經過三天的烘烤,出爐的一條全麥面包竟然是十個戰士一天的口糧。但是别小看這并沒有什麼營養的全麥面包,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挽救了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将近1000萬人的戰鬥力,創造了戰争史上的奇迹。但是就算是這樣的事也并不是能夠輕易得到的。蘇聯士兵還得用所有士兵所佩戴的手表、戒指等貴重物品用于交換難以下咽的黑面包和馬肉。而蘇軍的飲料則是用奶油、黃油、鹽巴和糖和茶葉混合而成的茶磚。但是相比這種飲料,蘇聯士兵更喜歡的當屬福特家。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時刻,美國援助的午餐肉成為了他們的最愛。就是因為午餐肉的存在,赫魯曉夫曾經在戰後表示,如果沒有午餐肉,蘇聯的軍人将會無糧可吃。蘇聯士兵的夥食已經相當解決了,但是和中國的夥食相比,蘇聯的夥食可以稱得上是大餐了。
在當時,中國軍隊士兵每天僅有844gm,可大約44g的肉,44g的豆類和19g鹽,這樣的供給遠遠低于正常士兵的每日供給标準。在這樣的情況下,部隊長期地缺乏營養,體力嚴重不足。但即使是這些食物也被高能層層剝削,經常缺斤少兩。士兵的生存都出現了問題,部隊被很多人成為乞丐部隊,直到美國人補給的夥食,士兵的待遇才稍微提高了一些。跟中國軍隊相比,八路軍的夥食更加匮乏,但是八路軍都與百姓同甘共苦。在延安的人員,隻有需要特殊照顧的人員才會配給一些大禮,剩下的人員統統都是小米加白菜煮的湯。
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軍隊的夥食條件十分慘淡,吃飯隻是能夠減少一些饑餓的程度罷了,根本談不上什麼營養均衡。在二戰期間,各國士兵的夥食和各國士兵在戰場上面的表現也是截然不同的,并不是吃得好就能夠打出好的勝仗。中國軍隊作為夥食排名末尾的存在,一直苦苦戰鬥的,并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戰争奇迹。從夥食這一方面足以看出中國軍隊的不易。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讨論,我們下期再見。記得點贊關注與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