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高馬大的敵人如何對付?志願軍用這一招,巧妙活捉美軍士兵!

抗美援朝戰争時期,無數志願軍都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聯合國軍的士兵絕大部分牛高馬大,在單兵對位上具有明顯的體型優勢,那麼,志願軍戰士應當如何跟他們作戰,甚至把他們活捉回來了解敵情呢?

這個問題根本難不到智勇兼備的志願軍指戰員,比如其中一支部隊用通過集體智慧,成功進行了多次出擊。而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他們第一次“抓舌頭”的行動,實施得非常成功。

1953年5月中旬,志願軍第二十四軍七十師二一〇團奉命接替了西方山地域二二〇團的任務。

在西方山陣地,二一〇團采取一線展開,各營梯次配備,堅守要點,前沿各有一個加強連。三營在東,二營在西,一營居中。

牛高馬大的敵人如何對付?志願軍用這一招,巧妙活捉美軍士兵!

敵人西方山一線陣地的空襲、炮擊比較頻繁,每天有成百上千發炮彈或炸彈落在陣地上,因各坑道口比較暴露,常遭敵機轟炸破壞,必須及時修複,而且有許多坑道需要貫通,以便部隊機動。

那時部隊雖有一定數量器材,但炸藥供不應求。需要自己設法解決。當時隻有在敵人空襲封鎖區内,尋找未爆炸彈,拆除引信,從彈體内挖出炸藥來解決。就是這些未爆炸彈,由于各個部隊都在尋覓,是以也難找到。部隊組織了經過訓練的工兵人員,分組尋找,挖出了幾百公斤炸藥,解決了當時修築坑道改善陣地的急需。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就應當進行主動出擊殲滅敵人,那就需要把鬥争焦點推向敵陣地前沿,擴大志願軍活動地區。在團首長的訓示下,各營連分别組織前沿各分隊,夜摸敵軍前沿陣地,既熟悉緩沖區的地形和敵前沿情況,又鍛煉部隊膽量,提高夜間活動能力。

牛高馬大的敵人如何對付?志願軍用這一招,巧妙活捉美軍士兵!

通過十多天的活動,志願軍指戰員對前沿的地形和敵情心中有了底,士氣高漲,總想打敵人一下,來摸摸這隻紙老虎的屁股。

這時,七十師首長要二一〇團抓個“舌頭”,以了解當面敵情。經團首長研究,決定選擇在一營駐守的527.7高地東南無名高地實施。

敵人這一前沿陣地比較突出,距離近,死角大,有利于志願軍秘密接近,發起突然襲擊。這個“抓舌頭”的任務決定由一連派一個加強班來完成。一連以一班為主,組成一個加強班。

當時一連戰士們聽說抓“舌頭”,有些顧慮:美軍陣地組織嚴密,不易摸進去抓活的,而且美軍士兵身高個大,即使抓到了也不容易弄回來。

牛高馬大的敵人如何對付?志願軍用這一招,巧妙活捉美軍士兵!

後經兩天夜摸、觀察,擺沙盤研究和座談動員,大家想用偷襲的辦法。具體辦法是:将敵人設防的工事破壞,摸進去用中包炸藥包塞到敵地堡内,将敵炸昏,然後迅速将敵人拖出,用繩子綁在棍子上擡回來。班内負責捕俘的小組成員,都挑選身高個大的。

上司認為這辦法可行,并配給他們2瓦報話機一部,以随時取得聯系,必要時可給予炮火支援。

就這樣,全班分成破壞、捕俘、掩護三個組,由二一〇團偵察參謀駱士和率領,于6月8日深夜,利用敵照明彈和星光,輕裝下山,時伏時躍,很快逼近敵前沿。

牛高馬大的敵人如何對付?志願軍用這一招,巧妙活捉美軍士兵!

戰士們利用敵槍炮聲和微風吹響的空罐頭筒的響聲,秘密地從敵兩道蛇腹形鐵絲網中開辟了一條通道。全班迅速匍匐通過,立即向敵堡逼近。

破壞組就位後,将炸藥包塞進了敵地堡内,隻聽一聲巨響,捕俘組迅速躍入堡内,摸到一個昏迷的敵人,拖出來用繩子捆在棍子上,擡着就走。掩護組向堡内投進了幾枚手榴彈,全班很快撤離敵區,退回到二一〇團陣地一側的山腳下。

此時,敵人施放照明彈,并用機槍火力亂射。一班全體人員利用死角躲避一時,等到敵人火力稀疏時,分組于拂曉前安全傳回坑道,無一傷亡。

牛高馬大的敵人如何對付?志願軍用這一招,巧妙活捉美軍士兵!

這次戰鬥行動,一連一班炸毀敵堡1個,殲敵1個班,生俘美軍1名,完成了捕俘任務,受到了團裡嘉獎。

事後戰士們紛紛表示:“美軍雖然身高個大,但根本沒什麼了不起的,隻要我們組織嚴密,協同密切,就可以抓到活的”。

通過這次實際戰鬥鍛煉,取勝信心更高了。志願軍各連隊特别是第一線連隊,争着要襲擊敵人。在接下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整個二一〇團小分隊活動100餘次,殲敵330餘名。

由于志願軍不斷進行襲擊活動,在防禦中充分掌握了主動權。這使得敵人坐卧不安,膽戰心驚,連續不斷施放照明彈,盲目射擊,以壯其膽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