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前言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文物作為時代的痕迹,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發展。是以,文物一般價值不菲。一般來說,能夠流傳到後世的文物,基本都是從古墓中或者是人們代代相傳而來的。于是,如何找到流落的文物,對于文物工作者而言,無疑是一項艱巨的重任。

經過數百年的動亂,絕大多數文物會因為戰火被毀滅或者遺落國外。圓明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清朝最負盛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的名氣可謂響徹中外。根據如今殘留的遺迹,我們依稀能看出當年它的盛況。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清朝建立後,對于北京城的天氣并不适應,成天看着朱牆綠瓦也令清朝的皇帝們感到十分抑郁。于是,在康熙年間,圓明園便開始着手修建。作為皇帝的行宮,圓明園的選址也十分獨到。位于北京西郊的圓明園附近河湖衆多,也為炎熱的北京提供了一絲清涼。

作為皇家園林,圓明園始建于康熙末年,随後,康熙便把這座園林賜給了雍正。據悉,圓明也是康熙親自題下的名字。起初而言,圓明園的規模并不算大,由于滿足不了皇帝的需求,雍正二年,圓明園開始擴建。值得一提的是,從格局來看,圓明園幾乎是座縮小的紫禁城。此次擴建中,還添加了大量的建立築與園林景觀。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到了這時候,圓明園最終的形态已經算是完整了。衆多的宮殿被當時社會上最傑出的工匠打造的美輪美奂,一磚一瓦都彰顯着皇家的尊貴與奢華。相比紫禁城,圓明園雖然迷你許多,但是在許多地方,它也更加精緻。

托這次擴建的福,直到清朝中期,圓明園就已經有大小行宮600多座。堪稱史上第一園林。而圓明園最大的特點就是集全國範圍内各色園林于一體的設計。還将江南園林搬到了北方,實作了一種跨地域的奇迹。甚至可以稱它為曆代各式園林的綜合之作。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而圓明園不僅僅是外表華麗,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内在。據悉,每件擺放在圓明園内的珍寶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可能這就是樹大招風吧,極其華麗的圓明園建成200年後,就遭遇了一場強盜的洗劫。不但将其中的珍寶掠奪一空,最後還将整座宮殿付之一炬。

19世紀中期,由于積貧積弱,清朝成了列強發難的對象。直到1860年10月6日晚,英法聯軍沖進圓明園,将其中的珍寶洗劫一空。由于數目過多,這夥強盜足足掠奪了2天才揚長而去。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據悉,以内分贓不均,許多人還大打出手。第一次見識這樣華麗的園林,這些聯軍如同土鼈一般不知道從哪裡入手才好。後來将所有能帶走的統統打包,帶不走的就地損毀。直到離開的那天時,整個華美的圓明園已經被徹底洗劫一空。不成想,11日時,英國又再度席卷而來。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并且在這次劫掠之後,一把火将整座園林燒了個幹淨。據悉,這場大火持續了3天才徹底熄滅。有些尚未燒盡的建築得以保留,也就成了如今的圓明園遺址。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直到建國後,圓明園的修繕工作才正式開始。幸運的是,雖然大部分建築被毀于一旦,但是基本的格局還在,也是以,通過綠化後,依稀能看出當年皇家園林的氣派。由于圓明園修複的工程過大,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圓明園的修複工作也還在進行。時至今日,圓明園遺址也被列為景點,購票後就可以參觀。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然而,由于毀壞的太過徹底,如今基本不可能完成對它的修複了。而珍藏在其中的文物也根本不可能再度複刻。是以,圓明園隻能作為人們想象中的美景成為人們的回憶。1996年,國家先後對圓明園遺址進行3次考察。先後在其中找到了5萬件文物。而一些鎏金的銅像也成了國寶級的文物,如今都被妥善珍藏在國家博物館中。

主體建築被付之一炬,還先後經曆了兩次洗劫,這些文物究竟是怎麼幸存下來的呢?後來專家現身解釋:由于占地面積龐大,有些特殊的地方才得以儲存,而這些文物也是以才能幸免于難。

圓明園被燒150年後,在專家準備修複時,卻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結語

國有長城仍惕勵,家存亮劍不遭殃。

雖然後來找到了将近5萬件文物,但是其中有不少都是殘破的。經過專家的細心修複,才能重新恢複過去的形态。即便如此,還有數之不盡的珍寶被英法聯軍劫掠到了海外,這些可謂是我們最大的損失。此外,圓明園遺址矗立的幾根殘破的柱子,也在哭訴它們當初的遭遇,提醒人們無論何時都要勿忘國恥。

引用文獻:

《過張氏帥府(舊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