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年輕時,總以為放肆是生活的基調,戒不掉的煙,總能為自己找到理由。

暢快淋漓地享受生活時,卻不知身體隐藏的危險在慢慢形成。

夜深人靜,如果突然感到:

強烈的心痛,大概在胸骨後的位置[1],偶爾頸部、牙齒、喉嚨、肩膀也會疼痛。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這樣的感覺反複出現,這可能是心髒發來的求救信号,它正在大喊:“救命!”。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有一種現象叫冠狀動脈痙攣,它會導緻血管痙攣性心絞痛。

今天,典哥帶大家走進“心髒發動機”,了解下這個疾病如何發生的。

人體就像一個精密的工廠,心髒就像工廠的發動機,通過它的跳動,将富含營養的血液泵往全身各處,確定其他器官的正常運轉。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如果心髒不斷超負荷工作,就可能會出現故障,甚至,“坐着發呆時,也會胸前疼痛難忍”。

這種情況的高危因素有[2-4]:

1.吸煙。長期吸煙就像是雨季潮濕的空氣,使心髒發動機鏽蝕故障。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2.藥物濫用,如可卡因、大麻、酒精、治療偏頭痛的舒馬曲坦等。藥物的濫用就像在人體工廠引起的大地震,各個系統都會遭受打擊,心髒發動機自然難逃一劫。如果再多遭受幾次,工廠可能坍塌。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3.過敏性血管痙攣性心絞痛,發生率較低。這是由過敏物質在體内刺激血管導緻痙攣,進而引發的心絞痛,有的人甚至可能因為吃了鮪魚或者猕猴桃就發病。這就好像發動機自身内部機械結構出現了問題,導緻了大停電的後果。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先來了解一下,大家比較陌生的“冠脈”:

冠狀動脈是心髒發動機的供能血管,維持心髒的運作。

它從内向外有三層:内膜、中膜(主要為平滑肌)、外膜[5],這三層結構的功能出現紊亂,冠脈痙攣就發生了[6-8]。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1. 血管平滑肌高反應性。

控制我們身體的是肌肉,而控制血管的則是平滑肌。

血管平滑肌高反應性就像發動機的動力爐出現故障,讓發動機的運作失調,進而造成整個機器罷工。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2.自主神經系統失調。

自主神經可以了解為不受我們意志支配的神經系統,即控制發動機的上級控制單元出現了問題,時不時輸出給發動機一個很大的能量,讓發動機超負荷發動,發動機很可能就在超負荷的時候罷工了。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3. 内皮功能障礙——這是發生冠脈痙攣的一個輔助原因。

内皮是血管内膜的一部分,内皮功能障礙就像機器内本身沉積的油污、積碳的作用,使得罷工來得更快更容易。

總是半夜胸痛,這到底是怎麼了?

盡管每次心痛發作可能隻有幾分鐘,但這不意味着你可以忍着熬到自己康複,是以,一旦感到胸口的不适,要盡快地找醫生治療。

在“心痛”症狀發作的急性期,應當[13]:

1.立即休息、平靜心情、停止吸煙或飲酒等行為;

2.有條件的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長期的生活中應當:

1.嚴格戒煙,限制飲酒,改掉不良嗜好,積極适當鍛煉[14];

2.根據專業醫生的建議服用藥物。

冠脈痙攣不及時處理可能會:

1.幾乎100%的患者都會出現胸痛;

2.約25%未經治療的人會出現心梗或緻死性心律失常[9]。

冠脈痙攣相關的心梗緻死率達4.7%[10],如果還伴有其他阻塞性冠脈疾病(比如冠心病),那麼五年生存率最低隻有77%[11]。

也就是說,每10個這樣的患者中,可能有2.3個人會在五年内死亡。

但是,如果及時接受了治療,五年生存率可以升高到94%[12]。

今天的科普結束了,典哥知道,一定會有粉絲說:

抽煙、喝酒生活所迫,生活已經很難了,抽煙、喝酒還不自由。

但是,如果當下的自由會給将來的生活埋下一顆地雷的話,那我們又該如何選擇現在呢?

人到中年,才會真實感受到平安健康是福,然而回首來時路,卻已滿是悔恨。

人生沒有後悔藥,卻有預防針,願我們的生活少些遺憾。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學[M]. 9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Takaoka K, Yoshimura M, Ogawa 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spasm with those for organic stenosis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role of cigarette smoking. Int J Cardiol. 2000 Jan 15;72(2):121-6.

[3]Stern S, Bayes de Luna A. Coronary artery spasm: a 2009 update. Circulation. 2009 May 12;119(18):2531-4.

[4]Kounis NG, Zavras GM. Histamine-induced coronary artery spasm: the concept of allergic angina. Br J Clin Pract. 1991 Summer;45(2):121-8.

[5]丁文龍,王海傑. 系統解剖學. 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6]Ong P, Athanasiadis A, Hill S, et al. Coronary artery spasm as a frequent cause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 CASPAR (Coronary Artery Spa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2008 Aug 12;52(7):523-7..

[7]Sakagami T, Tsuji T. Rare case of coronary spastic angina during treatment of 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al sepsis. BMJ Case Rep. 2021 Aug 23;14(8):e244693.

[8]Vancheri F, Longo G, Vancheri S, et al.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J Clin Med. 2020 Sep 6;9(9):2880.

[9]Uptodate: Vasospastic angina. Duane SP, John FB, Filippo Crea, Literature review current through: Nov 2021. This topic last updated: Jun 12, 2019.

[10]Pasupathy S, Air T, Dreyer RP,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Circulation. 2015 Mar 10;131(10):861-70.

[11]Kim HL, Jo SH. Current Evidence on Long-Term Prognostic Factors in Vasospastic Angina. J Clin Med. 2021 Sep 21;10(18):4270.

[12]Chow E, Diep B, Getman T, et 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MINOCA): A literature review. Heliyon. 2021 Nov 11;7(11):e08362.

[13]Yasue H, Nakagawa H, Itoh T, et al. Coronary artery spasm--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J Cardiol. 2008 Feb;51(1):2-17.

[14]Saeidifard F, Wang Y, Medina-Inojosa JR, et al. Multicomponent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ayo Clin Proc Innov Qual Outcomes. 2021 Jul 24;5(4):727-741.

編輯:郭倩、吳維、張亮

插畫師:岸赤 | 作者:廖雨函

校對: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營運:韓甯甯 | 統籌:吳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