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穿黃馬褂,身高1米83,驚豔紐約街頭

說起晚清,大家可能都會想到積貧積弱,想到老百姓瘦骨嶙峋,想到列強在大清的國土上肆虐橫行。事實上,不僅是咱們這一代人這麼想,當時的清朝人也是這麼想的。那個時候的人,就是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乃至于覺得生在大清就是一個錯誤。打仗打不赢别人,搞科技也搞不赢别人,乃至于連人的形象都要矮人一等。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穿黃馬褂,身高1米83,驚豔紐約街頭

也正是在清朝的時候,中國人第一次産生了“外國人比中國人高”這個想法。因為身體的壯碩與否往往決定着戰争與否,至少在當時的老百姓心中是這樣認為的。而大清逢戰必敗,不正是說明了中國人在體型上都低人一等嗎?不過,事實卻未必如此。今天我們就來看幾張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穿黃馬褂,身高1米83,驚豔紐約街頭。

李鴻章出生于1823年,這時候大清已經是日落西山了。他在家裡排行老二,是以當地人也叫他“李二先生”。雖然李鴻章後來在曆史當中扮演了一個不怎麼光彩的形象,但是我們也不得不說,李鴻章小時候是個妥妥的“神童”。21歲時,他就考中了舉人,而他20歲時就已經名傳天下了,他的詩句為當時人所傳頌: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欲封侯”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穿黃馬褂,身高1米83,驚豔紐約街頭

考中舉人後,李鴻章又曾經跟随曾國藩學習,這樣一種師生情分也使得他後日有機會真正的跻身清朝的權力巅峰。後來鎮壓太平天國一時威風凜凜的曾國藩,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最後會走到那一步,比他走得遠得多。李鴻章跟曾國藩不一樣,曾國藩是以“打勝仗”來搏前程的,而李鴻章則是以“打敗仗”來搏前程。

後面幾乎每一次敗仗都有李鴻章的身影,比如甲午戰争,最後去簽訂那個賣國求榮的條約的人,就是李鴻章。這也使得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李鴻章是一個身材矮小、形容猥瑣的人,這樣才符合他的身份。尤其是他還在積貧積弱的清朝,身材應該更是幹瘦矮小了。那麼,李鴻章真的是這樣的嗎?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穿黃馬褂,身高1米83,驚豔紐約街頭

答案是,完全錯了。李鴻章長得可謂高大了。雖然在許多李鴻章個人的照片當中,我們看不出李鴻章這種身材高大的樣子,但是如果對比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李鴻章的身高非常高。尤其是在一次李鴻章去美國紐約的照片,更是把李鴻章在一群白人當中“鶴立雞群”的樣子給展現了出來。

1986年,英國的報刊刊登了李鴻章的這些圖檔。我們可以不很清楚的看到,李鴻章居然就是那一群人當中個子最高的那個。他的姿态看起來還是比較溫文爾雅的,不像是一個賣國求榮老頑固的形象,穿着黃馬褂反而有些雍容華貴的樣子。他的衣服看起來似乎與周圍的人有些不同,因為他穿的是清楚賞賜的黃馬褂。

這也展現了他對這次美國之行的重視。1896年,對于李鴻章來說,實在是算不上多好的一個年頭。因為就在不久前,李鴻章代表的清政府剛剛簽訂了《馬關條約》,賠償出去了一大筆銀子,同時也在國際上顔面盡失。日本會不會進一步行動?其他國家會不會也出兵?李鴻章心裡沒譜,是以他才來美國拉“盟友”。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穿黃馬褂,身高1米83,驚豔紐約街頭

據傳,李鴻章的淨身高足足有183厘米!這個身高再加上鞋底的高度,足足得有190厘米的高度了。事實上,照片上也确實顯現出了李鴻章的身高非同凡響。即便是他佝偻着腰,打着雨傘,人們仍然能夠看出來他得身高遠遠高于身邊得許多白人,而這還是他老年時候得照片,年輕得時候隻會更高。

是以,就身體上來說,當時的中國人未必就是“東亞病夫”,其實這樣的照片還很多,當時一些老照片顯示:中國平民的平均身高都比一些外國人要高一些,即便是這些平民還餓着肚子。那麼,并沒有身體上的劣勢的清朝人,為什麼打仗總是打不赢外國列強的部隊呢?這恐怕就不完全是身體上的原因了。

就比如李鴻章,其實人家也是有戰争天賦的,他也參加過征讨許多地方叛亂勢力的戰争,可是為啥後來他主持的大型戰役都失敗了呢?就比如甲午海戰,其實清朝是有火力優勢的,但是慈禧老太太要辦生日宴會,直接把買彈藥的錢都拿去搞生日party去了,最終北洋艦隊隻能夠坐等挨打,輸得一點兒都不冤。

1896年李鴻章訪美老照片:身穿黃馬褂,身高1米83,驚豔紐約街頭

從李鴻章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中國人的身高并不比外國人矮。隻要食物供應足夠,我們的身高很快就可以超越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