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盡管日軍在徐州會戰中的第一波進攻被李宗仁率領的第五戰區給成功阻擋下來,但之後韓複榘的不戰而退卻給整個徐州的戰局都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沒有了韓複榘部隊的防守,我軍平白少了一塊防禦陣地。日軍便乘此機會一路進攻,如入無人之境,濟南、青島接連失守以後,滕縣就成為了徐州最後一塊能夠擔任防禦的軍事重鎮。

假如滕縣失守,那接下來的局勢将會對我軍非常不利,後續的作戰計劃也難以展開。此時,滕縣就成為了萬衆矚目的戰場,滕縣的攻守對日軍與我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能夠将滕縣守住,李宗仁将川軍所組成的第22集團軍調往滕縣解放。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川軍的戰士們接到指令以後,士氣非常高漲,他們知道自己的任務很重,事關大局的影響,但正因為任務重,他們的鬥志才全部被激發出來。

守衛滕縣

鄧錫侯接到守衛滕縣的指令後,将22集團軍下轄的第41軍以及第45軍調往臨城與滕縣一帶做好守衛準備。

但因為不久後鄧錫侯被調回了四川,是以第22集團軍便由副總司令孫震代指揮。王銘章被孫震任命為守衛滕縣的第二線指揮官,兼任第22集團軍前方總指揮,統一指揮第41軍和第45軍。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王銘章是一個戰鬥經驗非常豐富的人,他二十多歲開始參加戰鬥,滕縣保衛戰的時候他已經四十多歲了。

而在這些戰鬥經驗中,守衛戰的經驗尤其豐富,孫震便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是以将他任命為總指揮。這一次他們的任務便是鑄造銅牆鐵壁,絕不讓日軍将滕縣占領。

1938年3月14日,天還沒有完全亮堂,地面上灰蒙蒙的一片,而日軍已經開始發起進攻。在飛機、大炮、坦克這些重火力的掩護之下,是近萬的日軍騎兵在沖鋒。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日軍想要憑借着武器裝備的優勢,一舉将滕縣的防禦擊潰,不給川軍任何喘息的時間,把滕縣占領,以免夜長夢多。

盡管川軍的裝備在戰鬥之前得到了補充,但是武器的品質怎麼也比不上日軍精良的裝備。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我們在近代戰争中,武器一直都是劣勢地位,但我們就是用着差勁的武器,将侵略者擊敗,守衛住了自己的祖國家園。

川軍唯一的優勢便是先占據了良好的防禦陣地。因為槍支的簡陋,是以川軍們都是等待日軍靠近陣地的時候再發動反擊。這樣才能最大發揮他們武器的作用,但因為和敵人距離的縮短,自身的安全保障也就大大減少。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第一天的激戰結束後,雖然香城、下看埠、白山、黃山等局部陣地被日軍占領,但界河鎮一線的正面主陣地依然被我軍所掌控。

孫震原本在臨城駐守,但一接到日軍進攻滕縣的報告後,立馬坐火車來到滕縣親臨陣地視察情況。并告訴底下的長官,41軍隻要守住滕縣三天,接下來就會有援兵過來一同鞏固徐州的防禦。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

投入了強大火力與巨大兵力的日軍在滕縣戰場上仍然久攻不下,這多少讓日軍有些氣惱。因為他們面對的并不是武器裝備有多精良的雄獅。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在那個時候原子彈還沒有被研發出來,戰場上不曾有過超大規模的殺傷武器,即使裝備非常精良,增加了許多戰争的勝率,但也還未達到改寫戰場的地步。

于是,3月15日的日軍開始增加戰場上的兵力。第一天日軍的進攻就異常猛烈,我軍雖然守下來了,但也知道第一天隻是一個開胃菜,大餐還在後面呢。

隔壁孫震坐鎮的臨城因為沒有日軍進攻,是以隻由一個特務營擔任守衛任務。特務營一共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手槍連。現在孫震将三個步兵連也全部都派過來了,隻留下一個手槍連在那。可盡管這樣,面對接下來日軍兇猛的進攻也隻是杯水車薪。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之後第七二七團中的一個營暫由第一二七師指揮,由該團團長率領其餘部隊全力趕往滕縣布置防守。這支部隊抵達滕縣後,王銘章将守城事宜告訴該團長後,又匆忙趕往前線指揮。

3月16日,我軍展開進攻,由第746團團長譚尚修帶頭沖鋒,帶着戰士們闖入敵營,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巷戰。他們的任務是守衛滕縣,拖住敵人。

如果一直在城裡布防、守衛,敵人的重武器實在難以抵擋。是以幹脆化被動為主動,與敵人展開巷戰、肉搏戰,可以讓敵人的重武器發揮不出用處。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苦戰一天一夜後,雙方的傷亡都特别嚴重。敵人發動的數次進攻也都被守城的戰士用手榴彈給擊退了。沖進敵營的那些戰士,隻有360多人突圍了出來,不到進去的一半。但是這一場戰争還沒有結束,他們稍作整頓還需要繼續戰鬥。

3月17日,日軍向下店增援三百多人,并在下午時分用十幾門大炮轟擊郭山陣地。異常慘烈的戰鬥又開始了。

誓死不退

面對敵人不講道理的火力,滕縣的城牆終于還是被破開了。守衛滕縣的川軍一退再退,在城中尋找能夠防禦反擊的地點,想接下來能夠再與日軍多周旋一段時間。此時已經到了援軍約定到來的時間,可川軍遲遲不見援軍的聲音,就是眼睛望穿了也沒見着。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傍晚時分,太陽逐漸西沉,天色漸暮。王銘章自己心中也清楚,日軍已突破了城關,他們已沒有任何的防守優勢,援軍仍未抵達,這場戰鬥……

王銘章向孫震發出最後的電報:“17日晚,我援軍尚未到。敵大部隊沖入城,即督所留部隊,與敵作最後血戰。”

也許王銘章知道這一場戰鬥是他們失敗了,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即使不可能他也要再去嘗試一下,軍人的天職就是執行指令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王銘章來到縣城中心的十字街口,繼續指揮剩餘部隊與日軍作戰,拖延日軍的時間。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之後王銘章又到西關車站組織部隊繼續防守。在抵達西關電燈廠附近的時候,王銘章被日軍密集的火力擊中,腹部中彈倒在地方。旁邊的戰士們将他扶起,王銘章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最後的話依然是:“抵住,抵住,死守滕縣!”随後飲彈自盡。

城中受重傷的戰士們也以王銘章為榜樣,甯死不屈,紛紛以手榴彈自炸,壯烈犧牲。在川軍所有戰士們的頑強抵抗下,直到3月18日,滕縣才被日軍占領。川軍們已經做得很好了,拖住了敵人不止三天,可終究還是沒能等到援軍的到來。

川軍名将奉命死守滕縣,戰死後追授上将,兩黨領袖敬獻挽聯

小結:

後來國民政府為了表彰第122師的英勇事迹,不僅立碑記功,還追授王銘章上将軍銜。在武漢舉行悼念儀式時,蔣介石參加的同時還遞上了挽聯:“執幹戈以衛家邦,壯志不還,拼将忠忱垂甯宙;聞鼓鼙而思将帥,國殇同哭,忍标遺像肅清高”。

共産黨這邊也派了代表參加,毛主席等聯名敬獻了挽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頑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