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護照是證明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在英文(Passport)一詞中既是口岸通行證的意思。也就是說護照是公民旅行通過各國口岸的一種通行證明。不僅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護照,而在中國曆史上更是早就有“護照”的存在了,隻不過名稱不同罷了。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為了供商人和旅人,更順利的進入到邊境要寨,于是便發明了特殊的竹簡、木闆、紙張等物用來作為邊關的通行證。不過這種“通行證”隻是一種放行的工具,并沒有連帶通行者的身份證明。

一般隻有皇親貴族,和肩負重要使命的人,在出使他國的時候,才會有摁有玺印的文書作為身份的證明。比如我們在看《西遊記》的時候會發現,唐僧每到一個國家都會拿出自己的“通關文牒”給這個國家的國王看,然後國王才會放行。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曆史上形形色色的“護照”可謂是數不勝數,但是中國标準意義上的第一張護照是在1689年,也及時康熙二十八年。因為中國的使臣要遠去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為了讓這些使臣們更順利的進出邊境,于是朝廷便給了他們一道能夠證明身份的信函。

這一封信函就是這一批使臣證明身份的“護照”了,而這一張“信函式集體護照”隻是簡單描繪了一下這些去往俄國的使臣的身份,以及去往俄國的目的,對于他們的外貌、居住地等等資訊都沒有記錄。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而且這種“信函”式的簡陋護照一直延續到1840年,而1840年以後,因為清朝政府礙于與西方強權各國的不平等雙邊條約,以及中國與外國的商貿往來更加頻繁的問題,這種簡陋的“集體信函”護照已經不足以解決問題了。

是以清朝政府授權駐在中國境外的領事館或海關,為中國人發放形式不一的護照,其中“單人單紙”的護照開始逐漸的成型。而護照頒發的制度也逐漸的趨于正規化,比如說在護照的“内容”上便有了很大改變。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首先我們知道,因為技術的原因在“單人”護照剛剛出現的時候,還沒有照片的設定。但是如果完全沒有形象的描述,那麼這一紙護照那還不是輕易的就能夠被冒充?于是在當時護照上還是會有對持照人身高、體态、面貌特征的描述。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除此之外在護照的格式規範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動。各個國家都會在護照上寫上一段簡短的聲明,比如說美國護照當時便寫着:“美利堅合衆國國務卿特此請求各相關方準予該位美國公民通行,不受阻礙或耽擱,并在需要時盡量給予法律援助和保護。”而清朝的護照就更加霸氣了。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清朝護照上就17個字:“仰沿途地方關卡一體如照保護,勿任阻滞。”絲毫不拖泥帶水,好像在釋出指令一樣,看到這張護照就給我放行!然而從當時清朝的境遇來說,更像是在吹牛一般。比如說在1882年,美國國會便釋出了《排華法案》來限制中國,一直到二戰期間才廢除。不得不說,一個國家強大了才是最好的“公民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