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在網上常常有這麼一個小段子——中日友好靠南韓,中韓友好靠日本。不管是中日友好還是中韓友好,卻都是需要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時,關系才能稍有緩和,這本身也說明不管是中日還是中韓之間都是相當不對付的。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我國與南韓之間的淵源可謂是相當之深了。在曆史上,南韓所在的北韓半島内的政權大部分時候都是我國的藩屬國,而南韓沿襲的文化,大多也是從我國流傳過去的。但其實南韓的祖上也是闊過的,那就是1400年前的高句(gōu)麗( lí )王朝。

北韓半島所處之地乃是東北沃土,多河流平原,天生就是一處适合人們繁衍生息的地方。而且北韓半島戰略縱深廣,海岸線也相當之長,是進可攻退可逃,頗有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比如在公元244年的時候,曹魏政權當時受高句麗所擾,于是就曾率領大軍北伐,直接摧毀了高句麗曾經的都城瓦都城,以為高句麗已經被滅的曹魏大軍就此退兵,但很小一部分高句麗殘部卻東逃沃祖之地,經過70年的時間又卷土重來了。

而此時的中國正在經曆曆史上有名的亂世——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朝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是在連年征伐之下國力也大受損傷,各方諸侯擁兵自重,還開啟了八王之亂的局面。從此開始的之後,中原地區都是戰亂不斷。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而高句麗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渾水摸魚,不斷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等到公元6世紀末期的時候,高句麗已經空前強大,疆土也直逼我國遼東,還擁有60萬兵馬,國力極其強盛。

是以,在隋唐時期中原形勢終于開始變得穩定一些的時候,自隋文帝開始之後的隋炀帝、唐太祖、唐太宗、唐高宗都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滅掉高句麗!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公元597年時,高句麗王據地自傲,率先向隋朝發難。次年,隋文帝以30萬大軍兵發高句麗,一度打到了平壤城城前,但是由于時近嚴冬、糧草不濟、疫病橫行等等原因,隋文帝軍隊十不存一,隻好撤兵,讓高句麗暫時作為隋朝藩屬國繼續存在。

但高句麗作為藩屬國卻不向隋朝進獻,這惹得隋炀帝大怒,開始在國内橫征暴斂,聚集軍隊113萬餘人向北進軍,開啟了三征高句麗的故事。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公元612年,113萬餘人的大軍開始進發高句麗。看起來威勢極盛的軍隊事實上卻隻是紙老虎,因為裡面的很多士兵其實都是臨時征召的民兵,戰鬥力并不強。而且隋炀帝的戰争決策出現了大問題,緻使第一次親征以慘敗告終。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親帥大軍進攻高句麗。但是卻被楊玄感繞後造反,是以隋炀帝不得不南還平亂,第二次征伐高句麗就此草草收場,同時因為走得匆忙,許多軍械物資都留給了高句麗,反而讓高句麗更加強大了。

公元614年,已經平定叛亂的隋炀帝再次率軍進攻高句麗,這一場戰争雖然終于讓高句麗暫時臣服,但同時隋炀帝也是勞民傷财頗重,國内怨聲載道,直接導緻了隋朝的滅亡。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到了唐太宗貞觀之治時,唐朝國内空前繁盛,四夷臣服,百姓安居樂業,皆有報國之志。彼時高句麗再次招惹中原地區,是以在公元644年時,唐太宗任命張良為行軍統領,率兵3000進攻高句麗。

同時,李世民開始向天下号召,但凡有報國之志的能人異士,皆可自願參與軍隊之中。唐太宗沒有橫征暴斂,而是以自願的方式來征召民兵。當時所有人都擁戴李世民,以至于“募十得百,募百得千”,還有很多人以私裝從軍,隻想要為國捐軀、建功立業。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太宗的軍隊連戰連捷,将高句麗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唐太宗也在戰場上受傷,而且天氣逐漸變冷,兵糧将竭,是以便班師回朝,僅以部分軍隊不斷襲擾高句麗,使其不得休養生息,卷土重來。

曆史上的兩朝四位皇帝,看完地圖都指着此強國說:死也要将它滅了

到了唐高宗時期,唐高宗再次兵發高句麗,消滅了高句麗盟友百濟,使得高句麗隻得孤軍奮戰。而唐朝大将薛仁貴、李勣等則是勢如破竹百戰百勝,最終将高句麗打到亡國,在公元668年時,高句麗徹底平定,自此再無高句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