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分緊急之時,此人站出來力挽危局,讓美軍留下一個恥辱紀錄!

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第二次戰役是将東北鄰邦的南北分界線穩定在三八線的一次關鍵戰役。

在此次戰役中,志願軍指揮員通過精心謀劃,給敵人布設了一個“口袋陣”。而整個戰役能否取得全局性的勝利,有一個緻勝的關鍵之處,那就是能不能把此前口袋陣最後那個口子給牢牢紮住。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第三十八軍一一三師身上。

戰役打響後,美軍越打越心慌,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已經落入志願軍的包圍圈之中,陷進了被“關門打狗”的困境。敵人驚慌失措,馬上利用他們機械化裝備拼命地向南逃竄。

萬分緊急之時,此人站出來力挽危局,讓美軍留下一個恥辱紀錄!

肩負着口袋陣紮口重任的志願軍一一三師當然不會放敵人輕松逃走,他們雖然隻能靠兩條腿趕路,沒法跟美軍的汽車、坦克拼速度,卻沒有絲毫松懈,全力向前追擊。

行軍途中,三十八軍和一一三師的首長們再三要求全體将士:加快速度!加快速度!加快速度!一定要趕在敵人的前面,把“口袋”牢牢紮住!

在這樣的形勢下,一一三師将士無不拼盡全力追擊,他們果然沒有讓首長們失望,一晝夜竟然急行軍130公裡,硬是趕在敵人的汽車輪子前面,在十一月二十八日晚上7點之前,趕到預定設伏地點——三所裡一帶,成功地将敵人截住了。

萬分緊急之時,此人站出來力挽危局,讓美軍留下一個恥辱紀錄!

一一三師終于初步完成了“紮口袋”的任務,将士們本以為可以在大戰來臨之前稍微緩一口氣,讓早已疲憊不堪的身體尤其是雙腿得以暫時休息一下了。

然而,就在這時,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在研究周邊地圖時,猛然發現就在三所裡的西北面,有一個叫做“龍源裡”的小小集鎮,那裡有一條路可以通向順川一帶,完全有可能被敵人借道向南逃竄!

情況萬分緊急,必須迅速采取行動!但此時向志願軍總部作請示已經來不及了,梁興初當機立斷,給一一三師三三七團下達了一個緊急指令:馬上整裝出發、全速向龍源裡推進,人一定要趕在敵人的前面到達龍源裡,截斷敵人的去路!

萬分緊急之時,此人站出來力挽危局,讓美軍留下一個恥辱紀錄!

三三七團果然不負衆望,他們總算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淩晨4點,比敵人提前了十來分鐘到達龍源裡。

他們“守株待兔”,敵人的先頭小股部隊很快被氣勢如虹的三三七團指戰員殲滅,龍源裡這個口子也被三三七團牢牢紮緊了。至此美軍第二師、第二十五師、土耳其旅及李僞軍第一師全都成了甕中之鼈,陷入志願軍分割包圍之中。

龍源裡的守衛陣地分為左、右兩翼,左翼陣地既是敵人的主攻方向,也是敵人向南逃竄的必經之處,由三三七團第一營和第三營堅守;右陣地作為支援陣地,由團直機關帶領二營堅守,同時肩負着作為全團預備隊的使命。

萬分緊急之時,此人站出來力挽危局,讓美軍留下一個恥辱紀錄!

龍源裡阻擊戰正式打響後,美軍第二師連向三三七團左翼陣地先後發起十餘次集團沖鋒,都被三三七團指戰員一一打退。這時敵人的增援部隊也從北面趕來,全力攻擊從三三七團左翼陣地的另一側,目的就是接應南逃之敵。在這樣的局勢下,戰鬥打得異常激烈。

南北兩路敵軍雖然僅有不足一公裡的距離,但在三三七團的頑強阻擊下,卻始終未能彙合一處。敵人也十分狡猾,見左翼陣地難以突破,于是使出一招詭計——他們一方面留下部分兵力繼續牽制左翼,另一方面把大部分兵力向右翼陣地發起瘋狂進攻,而且用裝甲車、坦克進行強勢沖擊,妄想從此處打開一個缺口,沖出“口袋陣”。

萬分緊急之時,此人站出來力挽危局,讓美軍留下一個恥辱紀錄!

壓力一下子全部來到三三七團二營堅守的右翼陣地,可想而知,當時的形勢是極為嚴峻的。偏偏二營營長是一個學生出身的軍官,理論知識深厚,但實戰經驗較為欠缺,面對這種極為複雜的突發情況,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在這個萬分危急的時刻,随二營堅守右翼陣地的團直機關人員有人挺身而出,他就是三三七團的政治處主任王樹瑞。

王樹瑞雖然本職是搞政治工作的,但在大戰面前異常鎮定,他一方面指令作訓股長把所有參加戰鬥的機關人員都組織起來,迅速投入戰鬥,二營立即增加了不少生力軍;另一方面幫助二營長穩定情緒、理清思路,并協助他指揮作戰。

萬分緊急之時,此人站出來力挽危局,讓美軍留下一個恥辱紀錄!

在王樹瑞和二營長的共同指揮下,志願軍将士充分利用右翼陣地上的地形地物,用手雷、爆破筒等武器擊毀了敵人的不少坦克、裝甲車,給敵人造成較大殺傷。

穩定局勢後,将士們同仇敵忾,連續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使被圍之敵始終突破志願軍的封鎖線,為第二次戰役的圓滿勝利作出了貢獻。

後來随美軍采訪的《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瑪格麗特·金斯不得不無奈的承認:美軍以重兵同時從南北兩路發起夾攻,竟然沖不破志願軍一個營的封鎖,這實在是一個恥辱紀錄。

龍源裡阻擊戰結束後,三十八軍、一一三師、三三七團及王樹瑞本人都受到了首長的表彰。王樹瑞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力挽危局的出色表現也成為他戎馬生涯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