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卧薪嘗膽之後的越國-究竟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卧薪嘗膽之後的越國-究竟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四百多年前蒲松齡寫下這句話,用勾踐卧薪嘗膽,最終越國吞并吳國的故事挂在書房激勵自己奮發圖強。越國(公元前2032年 -公元前222年 ),位于吳國之南,定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擁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的土地。)這個在曆史上存在一千九百二十二年的華夏殖民蠻夷國家,曾經出過兩位非常出名的人物。越王勾踐(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淺,音譯成當時的越國古話是以讀-勾踐。還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美人-沉魚之貌的西施。勾踐的前半生同所有亡國之君一樣,狂妄自大,結果不堪一擊,被吳王夫差逼迫的險些自盡。關鍵時候,謀臣文種勸住了他,并出謀劃策,用美人和财寶賄賂奸臣伯嚭,有他出面勸說,最終吳王答應替勾踐留下一條命,代價就是勾踐夫婦要為奴為婢伺候他。後面的故事在中國就耳熟能詳了。勾踐卧薪嘗膽,三年後就取得了吳王的完全信任,得以被釋放歸國。回國之後的日子,在《吳越春秋》中《勾踐歸國外傳》中是這樣描述的:“王歸國後,磨砺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的一種野菜,數量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勵精圖治,感染着大臣和百姓,上下一心,越國慢慢的轉弱為強,與吳國交手兩次,曆時四年,最終一舉打敗吳國。夫差羞愧自殺。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周元王派人賜勾踐祭祀肉,封賞他為伯,諸侯們四方來賀,至此,這種諸侯争霸才拉上了序幕。越國俨然就是當時天下的霸主。不過可惜的是,勾踐病逝後,越國又傳七王,越國亡。而這中間僅過167年。這中間發生了什麼讓這個一千多年的古國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中呢?

卧薪嘗膽之後的越國-究竟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勾踐此後的傳位順序是這樣的:勾踐——鼫與——不壽——翁——翳——之侯——無強(無疆)。

我們姑且稱為王二代的鼫與,在位僅六年就病死了,曆史上沒有留下太多關于他的記載,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留下一批絕世精美的寶劍。

王三代不壽,在位十年,病逝,未曾記載做出重大貢獻,死後傳位兄弟朱句。

王四代朱句在位期間,擴大了越國的版圖。發動越滕戰争,滅滕國(今山東棗莊西北部);一年後乘勝追擊,發動了越郯戰争,滅郯國(今山東郯城附近),兩年後,朱句越王翁去世,兒子翳即位。

王五代翳(不揚)即位三十二年後,将越國國度遷往吳(今蘇州)。遷到新都城三年後,王弟豫想要李代桃僵,除掉了翳的三位王子,隻留下太子諸咎。太子不安,起兵謀反,打着勤王的名義,一路殺進王宮,趕走了豫,也弑君殺父,殺了翳。三月後,諸咎并未成功坐上王座,而是死于他人之手,越國由此陷入内亂。先是在吳地的越人擁立諸咎的兒子錯枝為王,錯枝目睹了祖父和父親的慘死,感到恐懼,拒當越王,被逼無奈,就躲進了丹地的洞穴裡。越國卿大夫寺區平定内亂後便率領一批人來迎接錯枝,不管他們怎麼勸錯枝,錯枝就是不肯出來,有人想到了用煙熏的辦法逼其出來,靠着這樣奇葩的方法,強迫錯枝當上越王後仍想盡一切辦法逃離。最後竟也成功,因越人見強扭的瓜不甜,隻得任他離去,而改立翳子之侯(又名初無餘)為越王了。

至此到了王六代-之侯的手裡,越國已經開始有了積弱之勢,社會動蕩,傳至最後一任君主無疆的手裡,越國已如風雨飄搖中下的孤舟,在楚國和齊國之間斡旋。無疆出兵打戰,結果被楚國大臣昭滑殺在戰場上。他的幾個兒子各自認為自己是正統的繼承人,各不相讓,各自為政。民間分家,王家分國,就這樣,越國被瓜分的四分五裂。一個拳頭打出去是力量,可是五個手指頭分散開,就毫無力量。很快,越國就臣服于楚國的鐵騎之下。亡了國。

不知勾踐在天之靈,看到後世子孫的紛紛擾擾,會作何感想。民間有諺語,富不過三代,即便是最富有的君主,也不能保證子子孫孫可以永享太平與富貴。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做人當自強,才能立世于不敗之地。

卧薪嘗膽之後的越國-究竟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