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省生态環境狀況暨六五環境日宣傳活動新聞釋出會。省生态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白志紅,釋出《2023年甘肅省生态環境狀況公報》并介紹六五環境日宣傳活動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新聞釋出會現場
省政府新聞辦新聞釋出處處長、新聞發言人劉曉文主持新聞釋出會
主持人
省政府新聞辦新聞釋出處處長、新聞發言人 劉曉文
釋出人
省生态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 白志紅
省生态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 白志紅
白志紅: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省生态環境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等六部門(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氣象局、省林草局)編制完成了《2023年甘肅省生态環境狀況公報》,今天正式向社會公開釋出,這是反映全省生态環境狀況的公開年度報告。下面,我就相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2023年全省生态環境系統堅定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态文明建設和生态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解決群衆身邊突出生态環境問題,全省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環境空氣品質總體保持穩定。2023年全省14個地級城市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與2022年持平;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與2022年相比上升1.8%;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12微克/立方米,達到年一級标準,與2022年持平;二氧化氮平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達到年一級标準,與2022年相比上升4.5%;一氧化碳平均濃度為1.1毫克/立方米,達到日一級标準,與2022年持平;臭氧平均濃度為140微克/立方米,達到日二級标準,與2022年相比上升4.5%;優良天數比率為86.4%,與2022年相比減少3.8個百分點;環境空氣綜合品質指數為3.51,與2022年相比上升2.6%。2023年沙塵天氣呈頻次、強度雙增的變化趨勢,各城市空氣品質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2023年14個地級城市累計受沙塵天氣影響1168天·次,同比增加406天·次,全省14個地級城市均未出現酸性降水。
二是水環境品質總體鞏固改善。2023年全省74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95.9%,優于全國6.5個百分點,與2022年相比持平;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提前兩年實作消劣。黃河、西北諸河、長江三大流域水質均為優,與2022年相比,水質狀況保持穩定。51個國家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點位中,Ⅰ-Ⅳ類水質點位占比80%,Ⅴ類占20%。主要超标名額為氯化物和鈉。全省32個地級城市飲用水源地和100個縣級城市飲用水源地中,4個地級水源地和7個縣級水源地因本底原因出現水質超标外,所有水源水質均達标。
三是土壤環境品質總體安全可控。2023年我省土壤污染風險得到基本管控,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全省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聲環境品質穩中向好。2023年全省城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2.2分貝,聲環境品質等級為二級,聲環境品質為“較好”;夜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43.9分貝,聲環境品質等級為二級,聲環境品質為“較好”。全省城市晝間道路交通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4.5分貝,聲環境品質等級為一級,聲環境品質“好”;夜間道路交通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6分貝,聲環境品質等級為一級,聲環境品質“好”。各類功能區噪聲監測晝間達标率為96.8%,夜間達标率為85.9%。與2022年相比,3類功能區夜間達标率上升6.3%,4b類功能區夜間達标率下降33.3%,其他各類功能區晝夜達标率變化較小。
五是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23年全省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陸地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處于當地天然本底漲落範圍内。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氣溶膠、沉降物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和氣碘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準。
六是祁連山生态環境狀況穩中向好。持續加強祁連山等重點生态功能區生态環境品質監測評估和生态環境監管,監測評估顯示,祁連山區域生态環境品質穩中向好,整治成效持續鞏固,祁連山自然生态系統穩定性和循環能力逐漸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得到加強。祁連山整治修複及長效監管經驗做法,被推薦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面典型案例和第六批全國幹部教育訓練學習教材正面案例。
七是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進。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戰略,堅決擔起黃河污染防治的政治責任,聚焦工業、生活、農業污染防治及礦區生态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領域,圍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等重點區域,緊盯國家黃河生态環境警示片等重點問題,推動納入年度要點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全面完成。2023年黃河流域4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92.68%,高出黃河流域9省區平均水準2個百分點,黃河幹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8年達到Ⅱ類。已在全省12個市,18個縣區建立流域橫向生态補償機制,同時積極協商相鄰省份,分别與四川、甯夏建立省際流域橫向補償機制,即将與青海省簽訂流域橫向補償機制協定。
八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出台《甘肅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和《甘肅省适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強化重點碳排企業核查與履約,組織完成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7大行業119家溫室氣體重點排放機關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2021、2022年)碳排放配額核定、發放、清繳和交易等工作。全省20家電廠提前足額完成履約清繳,共清繳配額1.92億噸。白銀、酒泉2個城市和白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甘肅國樂工業園區2個園區入選生态環境部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
下面,我就今年全省六五環境日宣傳活動進行簡要介紹。
2024年六五環境日以“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投身建設美麗甘肅、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甘肅省2024年六五環境日主場宣傳活動由省生态環境廳、省委宣傳部、平涼市人民政府主辦,省生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平涼市委宣傳部、平涼市生态環境局、崆峒區人民政府承辦。本次活動共分兩個階段進行,今天的新聞釋出會也是系列活動之一。前期六項“綠色”系列宣傳活動已于4月份啟動實施,其中“美麗甘肅鏡頭裡的故事”生态環境保護短視訊和“美麗甘肅光影綠境”攝影作品征集活動,在全省範圍内共征集到短視訊作品217個、攝影作品2889幅,目前已完成作品評選和公示,将邀請獲獎代表在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進行頒獎;“黃河安瀾”甘肅生态文學作品、甘肅省生态環保小達人作品選拔結果也将在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釋出;生态環境保護成效專題報道和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甘肅生态環保行兩項活動正在開展,請大家積極關注。主場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将于6月5日上午在平涼市崆峒區綠地廣場舉行,屆時布設全省生态文明建設成果展、生态環境保護科普展、生态文化作品展、生态環保産業(機構)展、生态環境保護裝置展,開展“建設美麗甘肅築牢生态屏障”全民行動倡議簽名、生态環境保護知識線上有獎問答綠色兌換、甘肅省生态環境保護吉祥物打卡和集中宣傳等活動。目前各項活動已準備就緒,誠邀各位記者朋友們于6月5日上午前往平涼市崆峒區參加主會場宣傳活動。我就介紹這些情況。謝謝!
記者問答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今年1月份,國務院李強總理簽署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5月1日起施行,請問甘肅省如何貫徹落實?
白志紅: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完成2019-2022年4個年度兩個履約周期的運作。我省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兩個履約期均全面完成碳市場履約任務,共清繳配額量為3.4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就建立碳排放權監督管理體制、明确交易範圍和方式、落實重點排放機關主體責任、與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做好銜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規定,為大陸碳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開啟了大陸碳市場建設和管理的法治新局面。為做好《條例》的貫徹落實,我省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及時學習宣傳。《條例》公布以後,我廳組織召開2024年全省發電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啟動會暨碳排放資料品質管理推進會,從職責分工、聯合監管重點事項、交易要素、配額配置設定和清繳幾大子產品等方面,細化宣傳條例相關規定,就2024年發電行業核查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并對2023年12月-2024年1月份全省發電行業碳排放資料品質管理情況進行了通報。先後赴平涼電廠、靖煤白銀熱電、華能範坪電廠、甘電投常樂電廠、永登祁連山水泥廠等十餘家企業入場宣貫和監督幫扶。
二是制定落實措施。對照國家印發的《關于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工作情況系統梳理,形成九項貫徹落實措施,重點對市縣生态環境主管部門、重點排放機關和技術服務機構的工作任務進行了明确和細化要求,通過印發《生态環境主管部門碳排放日常監督管理及執法要點(發電行業)》《發電企業碳排放日常管理要點手冊》,指導幫助市縣生态環境主管部門開展日常監管執法和企業完善碳排放日常管理工作。
三是開展專題教育訓練。組織開展了兩期2024年碳市場專題教育訓練,第一期教育訓練對象為各市州及相關縣區、蘭州新區、甘肅礦區應對氣候變化及環境執法相關人員,第二期教育訓練對象為全省120餘家溫室氣體重點排放企業。邀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參與該《條例》起草的權威專家到我省現場授課,對《條例》從立法背景、立法思路、立法特點、各方法律責任、貫徹落實要求等進行系統解讀。并在教育訓練結束後設定考題對參訓人員進行效果考評。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請介紹一下2023年全省水生态環境品質的總體情況?
白志紅:
謝謝您的提問。2023年全省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71個,比例達到95.9%,其中,水質達到或優于Ⅱ類的斷面68個,占比達到91.9%,無劣Ⅴ類水體斷面,提前2年實作消劣。32個地級和100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均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目标。沿黃流域4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2.68%,幹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8年達到Ⅱ類。西北諸河和長江流域國控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Ⅱ類水體,我省張掖市、嘉峪關市、金昌市地表水環境品質在全國339個城市排名中分别位列第4、13、21名。
一是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沿黃流域30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完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沿黃9市州62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已有57座完成提标改造工程,全省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地級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分别達到97.79%、97.16%和97%以上。集中力量抓好國家黃河流域生态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2021年國家警示片11個污染防治類問題完成整改9個,2022年國家警示片8個污染防治類問題完成整改5個。
二是群衆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始終堅持把守護老百姓“水缸”安全作為政治任務和底線要求,在持續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國率先出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矢量邊界資料采集規範、環境保護檔案規範、命名和資訊編碼規範3個地方标準,形成集中式水源地監管“一個文(批複檔案)、一張圖(矢量資訊圖)、一本賬(管理台賬)、一平台(生态大資料平台)”全過程監管模式。印發實施《甘肅省“十四五”打好飲用水安全保障保衛戰實施方案》,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回頭看”。聚焦蘭州市劉家峽特大型水源地環境保護實際,協調蘭州、臨夏兩地政府建立《劉家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簽訂《蘭州市劉家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生态補償協定》,保護建設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是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持續鞏固。印發實施《甘肅省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甘肅省“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方案》,每年組織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完成地級城市和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排查工作,按季度開展18條城市黑臭水體水質交叉監測工作,蘭州、平涼、天水和張掖4市18條黑臭水體均已完成整治工作并達到長治久清等級,城市建成區内無新增黑臭水體,其他地級城市和5個縣級城市建成區範圍内均未發現黑臭水體。
四是争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援成效顯著。我省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項目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項目入庫率穩定在90%左右,争取額度逐年提高,連續4年在監督檢查、預算執行、日常管理、項目儲備等方面獲得國家獎勵,獎勵額度長期位于全國前列。在2023年突破10億元大關的基礎上,國家安排我省2024年第一批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為7.25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6821萬元。其中,生态環境部根據我省中央水污染資金項目日常管理情況,在項目儲備申請額度調整、績效評價、預算執行率三個方面分别獎勵1244萬元、3926萬元、4864萬元,獎勵資金數額共計10034萬元,位于全國排名第2。我省2024年第一批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數額位居全國第11名,為推動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項目建設提供了保障。
香港大公文彙傳媒集團記者現場提問
記者:美麗中國建設、美麗甘肅建設中均提出要持續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請介紹一下全省淨土保衛戰工作的成效和采取的措施。
白志紅:
謝謝您的提問。土生萬物、水澤衆生。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上司和生态環境部的關心指導下,甘肅把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态環境保護作為保障人民群衆“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基礎工程,始終擺在生态環境監管重點領域。近年來,受污染耕地安全使用率持續提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環境品質保持穩定,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一是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一是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在污染狀況詳查的基礎上确定整治重點區域,已對9個縣(區)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有序推進溯源整治工作;持續加強農用地镉等重金屬污染源排查整治,在全省礦産資源開發利用集中、重金屬污染防控重點等區域的10個縣(區)執行涉重金屬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二是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會同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強化關聯、規範監管,累計對896個地塊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動态更新《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和修複名錄》和關閉搬遷優先監管地塊清單,對已納入“名錄”的201個地塊實施重點監管,防範環境風險;梳理确定了319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機關,督促落實隐患排查等法定義務,積極推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4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和1個在産企業邊生産邊管控試點項目實施,嚴防在産企業新增污染。
二是地下水生态環境保護穩步推進。圍繞“雙源”(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和污染源),完成全省14個市(州)及蘭州新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基本掌握全省地下水環境品質現狀。積極開展化工園區、垃圾填埋場等重點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頭預防與風險管控,有效保障全省地下水環境安全。持續提升地下水環境監測能力,建成省級地下水環境監測井460個,初步形成覆寫全省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目前,全省縣級及以上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水質均穩定在Ⅲ類以上,地下水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定。
三是農業農村生态環境治理取得積極進展。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以解決村莊突出生态環境問題為導向,圍繞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等方面,累計完成4932個行政村環境整治,清單内85條農村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81條,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27.01%,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标(污水治理率25%),村莊環境明顯改善。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經排程,全省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使用率分别達41.8%、42%;稭稈綜合使用率、廢舊農膜回收率分别達91.2%、85.34%,畜禽糞污綜合使用率達81%,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準穩步提升,為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奠定了良好生态環境基礎。下一步,我們将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貫徹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美麗中國、美麗甘肅建設為統領,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紮實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統籌推動鄉村生态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保障土淨水潔,建設美麗鄉村,為美麗甘肅建設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謝謝!
來源:甘肅釋出
編輯:袁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