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臘日習俗變遷:從喝酒狂歡到喝粥養生

1月10日,農曆臘月初八。

進入臘月就是年,

臘月有很多重要日子,

第一個便是臘八節。

臘日習俗變遷:從喝酒狂歡到喝粥養生

清 《十二月令圖》之十二月

每逢臘八前夜,家家戶戶的大人們都忙着熬臘八粥。到第二天早上,就能喝到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了。

臘日喝臘八粥,是一個已延續千年的傳統,這個習俗早在宋代時就已有了。

不過,在宋代以前,人們過這個節不是喝粥,而是喝酒。

且看“詩聖”杜甫的《臘日》詩:

“臘日常年暖尚遙,

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

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

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随恩澤,

翠管銀罂下九霄。”

杜甫這首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前四句寫天氣和景色,後四句寫臘日節俗。

臘日當天,皇帝賜各級官員口脂、面藥。口脂放入管狀的翠管,相當于現在的潤唇膏。面藥用銀罂盛放,是一種滋養面部皮膚的藥物,相當于現在的潤膚霜。

退朝後,杜甫便急忙回家,擺上酒菜,舉杯痛飲,欲一醉方休。

再看唐人權德輿的《臘日龍沙會絕句》:

“簾外寒江千裡色,

林中樽酒七人期。

甯知臘日龍沙會,

卻勝重陽落帽時。”

臘日期間,權德輿與三五知己在龍沙古地飲酒賦詩,一時風流,勝于昔日孟嘉在龍山的“重陽落帽”。

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在這個節日最大的樂趣也是喝酒,其《蠟日》詩雲: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蠟日時節,天氣漸趨暖和,梅柳夾門而立,陶淵明面對“佳花”,把酒吟詩,其樂無窮。

臘日習俗變遷:從喝酒狂歡到喝粥養生

西晉 《賀大蠟》《賀蠟》名帖

在臘日或蠟日宴飲,乃是古風。《藝文類聚》引漢蔡邕《獨斷》雲:“蠟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漢書》曰:“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鬥酒自勞。”

在先秦時期,這個節日甚至是一個“狂歡節”。《禮記·雜記下》載:

“子貢觀于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子貢(端木賜)在參觀完“蠟祭”後,對“一國之人皆若狂”表示不了解。孔子教訓他說,普通人辛苦了一年,才滋潤這一天,其中的道理不是你所能了解的。每天緊張勞作而不休息,就連文王、武王也做不到。而隻放縱享受而不努力,文王和武王也是不做的。有緊有松,勞逸結合,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

古人喝酒也好,狂歡也好,

是因“蠟”和“臘”都是歲終大祭,

在酬謝完百神和祖宗神靈後,

自己也隆重慶祝一番。

雖然同是歲終大祭,

但“蠟”與“臘”在古代是有所差別的。

蠟:《禮記·郊特牲》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飨之也。”蠟祭的對象,包括神農氏、後稷、虎神、貓神、堤壩神等與農業生産密切相關的神靈。因祭祀的神靈很多,故有“蠟祭百神”之說。又因“蠟祭”是對保佑農業生産諸神的答謝及慶賀豐收,是以場面非常熱鬧,形同狂歡。

臘: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說:“臘者,獵也,言田臘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即以獵取的禽獸祭祀先祖及“五祀”。“五祀”是指門神、戶神、竈神、家中土地神及道路神。

臘日習俗變遷:從喝酒狂歡到喝粥養生

宋米芾書唐林寬詩《省試臘後望春宮》

無論“蠟祭”還是“臘祭”,都在歲終臘月舉行,一般先舉行“蠟祭”,再舉行“臘祭”。具體在哪天,每個朝代都不同。如東漢臘日是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唐代以大寒後辰日為臘日,宋代的臘日定在大寒前後的戌日。

而以臘八為臘日,雖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之說,但這條記載不一定可靠,将臘八定為臘日,應在宋代才出現。

在宋代以前,臘日是個大節日,不僅要蠟百神,臘宗廟,祭祖稷,還有宴飲、跳大傩、擊臘舉行這麼多活動,當然要放假。據記載,秦漢兩代臘日節持續五天,唐宋時期臘日節放假三天。

唐宋以降,因“蠟”“臘”不分、祭無定日、無神不祭及其他節日分散了其功能等原因,臘日節逐漸衰落。元明時期,取消“蠟祭”,清乾隆年間,再罷“蠟祭”,從此臘日節随着蠟百神的廢除而退出官方節日的名單。

而在官方臘日節逐漸式微之時,

正是民間的臘八節興起之日。

在唐代,臘八節開始出現,

節日習俗主要是

僧人沐浴淨身,除身穢,洗心垢。

至宋代,臘八粥正式粉墨登場。《夢粱錄》載:“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刹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此後,臘八粥便風靡一時,各地紛紛仿效,且以十二月初八為臘日,逐漸形成以喝臘八粥為主要習俗的臘八節。

臘日習俗變遷:從喝酒狂歡到喝粥養生

豐子恺《施粥》

源于寺院的臘八粥,主要以香谷和果實為原料,五味俱全,故又稱“五味粥”。經過千年的演變發展,臘八粥的做法和用料更豐富多彩,各地的臘八粥都有自己的特色。

此外,從臘八粥又演變出臘八蒜、臘八醋、臘八面、臘八豆腐等,使臘八節成為一個以養生保健為主題的美食節。

臘八節是一個典型的北方節日,

在我國南方不是很流行,

尤其是廣東人,很少過臘八節,

甚至不認為臘八是個節日,

這可能與廣東的傳統習俗及飲食習慣有關。

北方人認為“過了臘八就是年”,

廣東人則認為

到了“小年”(臘月二十四)才進入年關。

臘日習俗變遷:從喝酒狂歡到喝粥養生

《村童臘鼓圖》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鐘葵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鐘葵(翻拍)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