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腊日习俗变迁:从喝酒狂欢到喝粥养生

1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

进入腊月就是年,

腊月有很多重要日子,

第一个便是腊八节。

腊日习俗变迁:从喝酒狂欢到喝粥养生

清 《十二月令图》之十二月

每逢腊八前夜,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忙着熬腊八粥。到第二天早上,就能喝到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了。

腊日喝腊八粥,是一个已延续千年的传统,这个习俗早在宋代时就已有了。

不过,在宋代以前,人们过这个节不是喝粥,而是喝酒。

且看“诗圣”杜甫的《腊日》诗: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杜甫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前四句写天气和景色,后四句写腊日节俗。

腊日当天,皇帝赐各级官员口脂、面药。口脂放入管状的翠管,相当于现在的润唇膏。面药用银罂盛放,是一种滋养面部皮肤的药物,相当于现在的润肤霜。

退朝后,杜甫便急忙回家,摆上酒菜,举杯痛饮,欲一醉方休。

再看唐人权德舆的《腊日龙沙会绝句》:

“帘外寒江千里色,

林中樽酒七人期。

宁知腊日龙沙会,

却胜重阳落帽时。”

腊日期间,权德舆与三五知己在龙沙古地饮酒赋诗,一时风流,胜于昔日孟嘉在龙山的“重阳落帽”。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这个节日最大的乐趣也是喝酒,其《蜡日》诗云: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蜡日时节,天气渐趋暖和,梅柳夹门而立,陶渊明面对“佳花”,把酒吟诗,其乐无穷。

腊日习俗变迁:从喝酒狂欢到喝粥养生

西晋 《贺大蜡》《贺蜡》名帖

在腊日或蜡日宴饮,乃是古风。《艺文类聚》引汉蔡邕《独断》云:“蜡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汉书》曰:“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在先秦时期,这个节日甚至是一个“狂欢节”。《礼记·杂记下》载: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子贡(端木赐)在参观完“蜡祭”后,对“一国之人皆若狂”表示不理解。孔子教训他说,普通人辛苦了一年,才滋润这一天,其中的道理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每天紧张劳作而不休息,就连文王、武王也做不到。而只放纵享受而不努力,文王和武王也是不做的。有紧有松,劳逸结合,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

古人喝酒也好,狂欢也好,

是因“蜡”和“腊”都是岁终大祭,

在酬谢完百神和祖宗神灵后,

自己也隆重庆祝一番。

虽然同是岁终大祭,

但“蜡”与“腊”在古代是有所区别的。

蜡:《礼记·郊特牲》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祭的对象,包括神农氏、后稷、虎神、猫神、堤坝神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神灵。因祭祀的神灵很多,故有“蜡祭百神”之说。又因“蜡祭”是对保佑农业生产诸神的答谢及庆贺丰收,所以场面非常热闹,形同狂欢。

腊: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腊者,猎也,言田腊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即以猎取的禽兽祭祀先祖及“五祀”。“五祀”是指门神、户神、灶神、家中土地神及道路神。

腊日习俗变迁:从喝酒狂欢到喝粥养生

宋米芾书唐林宽诗《省试腊后望春宫》

无论“蜡祭”还是“腊祭”,都在岁终腊月举行,一般先举行“蜡祭”,再举行“腊祭”。具体在哪天,每个朝代都不同。如东汉腊日是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唐代以大寒后辰日为腊日,宋代的腊日定在大寒前后的戌日。

而以腊八为腊日,虽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之说,但这条记载不一定可靠,将腊八定为腊日,应在宋代才出现。

在宋代以前,腊日是个大节日,不仅要蜡百神,腊宗庙,祭祖稷,还有宴饮、跳大傩、击腊举行这么多活动,当然要放假。据记载,秦汉两代腊日节持续五天,唐宋时期腊日节放假三天。

唐宋以降,因“蜡”“腊”不分、祭无定日、无神不祭及其他节日分散了其功能等原因,腊日节逐渐衰落。元明时期,取消“蜡祭”,清乾隆年间,再罢“蜡祭”,从此腊日节随着蜡百神的废除而退出官方节日的名单。

而在官方腊日节逐渐式微之时,

正是民间的腊八节兴起之日。

在唐代,腊八节开始出现,

节日习俗主要是

僧人沐浴净身,除身秽,洗心垢。

至宋代,腊八粥正式粉墨登场。《梦粱录》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此后,腊八粥便风靡一时,各地纷纷仿效,且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逐渐形成以喝腊八粥为主要习俗的腊八节。

腊日习俗变迁:从喝酒狂欢到喝粥养生

丰子恺《施粥》

源于寺院的腊八粥,主要以香谷和果实为原料,五味俱全,故又称“五味粥”。经过千年的演变发展,腊八粥的做法和用料更丰富多彩,各地的腊八粥都有自己的特色。

此外,从腊八粥又演变出腊八蒜、腊八醋、腊八面、腊八豆腐等,使腊八节成为一个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美食节。

腊八节是一个典型的北方节日,

在我国南方不是很流行,

尤其是广东人,很少过腊八节,

甚至不认为腊八是个节日,

这可能与广东的传统习俗及饮食习惯有关。

北方人认为“过了腊八就是年”,

广东人则认为

到了“小年”(腊月二十四)才进入年关。

腊日习俗变迁:从喝酒狂欢到喝粥养生

《村童腊鼓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钟葵(翻拍)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