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曾美:活埋15個不肯投降的日軍,逝世前一直内疚是為何?

敵對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戰場上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于是戰場上多的是生離死别,将士們還來不及感傷,敵人随時會對自己發起進攻,是以戰場上更多的是要有理性,感性盡量少有。

中華民族向來愛好和平,寬以待人,以一顆善良的心待人,然而抗日戰争時期,曾美将軍就曾做出一個“殘忍”的決定,直到臨終時他還在記挂這件事。

開國少将曾美:活埋15個不肯投降的日軍,逝世前一直内疚是為何?

一、抗日老兵

抗日戰争時期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曾美就是其中一個。他出生貧苦農村家庭,從小吃不飽穿不暖的他知道,要想有好日子過,就得反抗,于是年少的他參加了當地的農民暴動,自此,他也正式走向革命的道路。

開國少将曾美:活埋15個不肯投降的日軍,逝世前一直内疚是為何?

他加入工農紅軍的隊伍,不僅在早年反圍剿的鬥争中屢立戰功,而且參加艱苦卓絕的長征,成為幸存者之一。

豐富的作戰經驗,讓他在戰場上應付自如,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他也奔赴戰場,為抗日,為祖國和平而戰。

中共上司的敵後戰場,在全面抗日戰争期間打得出名的就是百團大戰,這場戰争大大挫傷了敵人的嚣張氣焰,而且為中國共産黨在群衆中的地位也打下了基礎。

1941年,因為表現優秀,再加上豐富的戰鬥經驗,曾美成為共産黨所轄部隊的一位團長。敵後戰場主要是打運動戰,遊擊戰,這樣的戰術曾美十分熟悉,而且他掌握日軍的行軍特點,經常把日軍打得措手不及,日軍對于曾美也是頭疼不已。

二、生與死的抉擇

日軍擁有非常先進的裝備,在武器裝備這一塊,他們是有利的,而且他們的軍事管理也是井然有序,雖然我方武器裝備不如他們,但是我們有地利、人和的優勢。

我軍對于自己國家土地的地勢地形都了如指掌,再加上全體人民萬衆一心的抗日精神,所謂“人心齊泰山移”,抗日戰争的勝利必将是屬于我們的。

開國少将曾美:活埋15個不肯投降的日軍,逝世前一直内疚是為何?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敵我雙方還是會有僵持的情況。

一次作戰中,曾美率兵重創一支日軍部隊,可是有15個日軍就是不願意投降,他們逃到一處洞穴,然後躲在裡面不出來,這可讓曾美犯了難,一是部隊有規定要優待俘虜,而是再不想出解決的辦法,他們萬一等到了增援的日軍,那麼傷亡的該是自己的部下了。

最後他還是為大局考慮,無可奈何地下令讓士兵們炸毀洞穴,活埋了這15個日軍士兵。

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頃刻之間勝負分曉,是以打仗最忌諱的也是優柔寡斷,曾美選擇活埋他們,雖然殘忍,在他晚年回憶起這事兒時,也會發出沉重的歎息,但是想想日寇對我們國家的人民所做出的種種罪行,活埋似乎都算不上什麼。

開國少将曾美:活埋15個不肯投降的日軍,逝世前一直内疚是為何?

14年的抗日戰争結束了,入侵者打跑了,接下來該“安内”了。很快就到了解放戰争時期,随着參加戰鬥的次數變多,他的軍銜也在不斷上升,在他的帶領下,勝利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

三、唯一的心結

新中國成立後,曾美被授予了少将軍銜,在這之後他還擔任過多種重要職位,一直兢兢業業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2015年的春天,101歲高齡的曾美在石家莊病逝。曾美的一生,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人民,然而,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心結,他臨終前還是喃喃着自己這一生的戰鬥中,唯一做了一件特别殘忍的事情——活埋了那15個不肯投降的日軍。

開國少将曾美:活埋15個不肯投降的日軍,逝世前一直内疚是為何?

在那樣的情況下,他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活埋他們,那麼死的将會是自己和戰友們。曾美的做法靈活,現在看來他的做法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需要質疑,但是這樣正确的決策他卻内疚了一輩子。

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是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身軀和鮮血換來的,沒有敵人的入侵,他們本應該也是過着幸福快樂的人生,而且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面對這樣的敵人,就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憐憫之情,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曾美同志做了一個在戰場上應有的正确決定,他卻記挂了一輩子,這是中華人民骨子裡的善良,中華兒女不主動挑起戰亂,但是想要侵犯我們的家園我們必将奮起反抗。

文/小魚

參考資料:

1、《1944:騰沖之圍》,餘戈

2、《抗日戰争的細節》,魏風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