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怎麼死的?

廉頗是戰國後期趙國良将(司馬遷說的), 我們普通人知道他,是因為他向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他戎馬一生,戰績頗豐,最後因趙國君主更疊,失寵犯事逃至魏國,後又到楚國,在楚都城壽春郁郁而死,至死期待回趙國效力。

我們看廉頗的一生,不免令人感慨。

戰國後期,秦國日強,其他諸侯國日衰,被秦國打得幾無招架之力,但趙國除外。

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即位,在趙國搞改革,包括軍事,人事,政治等, 趙國成為僅次于秦的軍事大國,把北方狄戎打得聞風喪膽。可惜趙武靈王老年犯糊塗,在王位繼承人問題上廢長立幼又反悔又想搞一國兩制,結果45歲正當壯年被自己兒子搞死了。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國家治理的明明白白,老婆孩子的事情上卻犯了緻命錯誤。

之後,其子趙惠文王即位,此時廉頗為趙國大将。曾攻打齊國,拿下陽晉,立功,被拜為上卿,性格非常勇猛,在各諸侯國遠近聞名。

教科書中 “完璧歸趙”事件發生前,趙惠文王跟大臣們商量說:“秦王要拿15座城市跟我換和氏璧,面對秦國這種強盜,我該怎麼辦?” 這幫議事的大臣裡面就包括廉頗,完璧歸趙蔺相如立大功,升為上大夫,與廉頗同朝為官。

後來 “渑池之會”,也是蔺相如和廉頗力主,廉頗把趙王送到邊境,蔺相如随從趙王赴約。廉頗還建議趙王,如果趙王遇險,他就在家擁立趙太子上位稱王,也得到趙惠文王贊成。

渑池之會蔺相如機智勇敢,表現出色,趙王回到國内将蔺相如拜為上卿,位置還比廉頗高一點,就如常委排名,都是常委,排名靠前靠後不一樣。廉頗不服氣,再加上家臣門客天天嘀咕,說他明明比蔺相如功勞大竟然還位居其後等等,導緻廉頗就總想跟蔺相如找點茬,後來有了“負荊請罪”的典故。

蔺相如以大局為重,為人低調,心胸豁達,廉頗不拘小節,知錯就改,忠勇雙全。

後來,廉頗又率軍隊攻打齊國,大敗齊國軍隊。隔兩年,廉頗又率軍隊攻打齊國,攻取了幾個邑的地盤(相當于幾個大夫的屬地範圍)。後來,廉頗率軍攻打魏國,拿下2座城池。這些都是想說,廉頗是良将。

再後來,秦國攻打南韓,駐軍阏與,南韓跟趙國求救, 趙惠文王也是先問廉頗要不要救援,可見廉頗當時的軍事地位不一般。廉頗認為不能救,後來“紙上談兵”的趙括的老爹趙奢力主救援,并挂帥出征,阏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趙括老爹跟他兒子不一樣,是上馬治軍下馬治國的厲害角色,可惜死得早。

趙惠文王在位33年而死,兒子趙孝成王即位,即位後第7年,發生長平之戰,就是數萬趙軍被坑殺、把趙括釘在恥辱柱上的那場戰役,也是決定趙國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那一戰之後,趙國算是被從壯年打成了暮年。當時的情況是,趙奢死了,蔺相如得重病也差不多了,趙王一開始派老成的廉頗迎戰阏與秦軍,廉頗運籌帷幄,深挖洞廣積糧,堅守營壘不出戰,不遠萬裡而來的秦軍被拖得不行。後來秦軍使離間計,派人散布謠言說廉頗懼戰,趙王上當,加之趙國也無力繼續支撐對峙大軍的物資消耗,趙括取代廉頗,希望速戰速決。

長平之戰後過了幾年,燕國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又讓廉頗挂帥,廉頗不負衆望,把來犯燕軍打敗,被封為信平君。

又過六年,趙王又拜廉頗為大将軍帶兵攻打魏國,取得繁陽一地。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也死了,兒子即位,即趙悼襄王。趙悼襄王啟用樂乘來替代廉頗的位置,廉頗當初找茬蔺相如的脾氣又來了,直接跟樂乘幹起了仗,打敗了樂乘,但是趙國也呆不下去了,就離開趙國去了魏國的大梁。

在魏國,廉頗沒有得到重用,廉頗就有點思念趙國了。正趕上趙國好幾次都被秦軍圍困,趙悼襄王也有點想念勇武的大将軍廉頗了。然後趙王就派使者去探望廉頗?看廉頗能不能再回趙國帶兵打仗了?是不是老得走不動了?畢竟廉頗經曆了趙國三代君主了,确實也老了。

使者見到廉頗,廉頗非常高興,為了表示自己老當益壯,在使者面前吃了一鬥米,十斤肉,穿上盔甲騎上馬,威風凜凜地表示,:“老夫帶兵打仗完全沒問題!”

不幸的是,廉頗在趙國有個仇人叫郭開多,這家夥不想讓廉頗回趙國,就賄賂了使者,使者回來就跟趙王說:“廉将軍還很能吃,但是跟我坐着聊天的時候,才一會兒,上了三趟廁所(現在的話說就是前列腺不行了吧)。”趙王就覺得廉頗老了不中用了,就沒召廉頗回國,搞得老将軍空歡喜一場!

如果蔺相如還活着,那該多好,廉頗就不至于被小人算計,空有一腔報國之情,卻不得流落他鄉。是以武将在外帶兵打仗,朝中有個得力的文官護着很重要!

後來楚國想用廉頗,派人偷偷到魏國接廉頗,廉頗到楚國當了将軍,但是沒有建什麼功業。估計像帶領楚軍攻打趙國這樣的事情,廉頗肯定是不會去做的。廉頗總是跟人說:“我真懷念帶領趙軍打仗的日子啊,真想回趙國帶兵打仗為趙國效力啊……”

可惜,到最後,廉頗也沒能回趙國,直至在楚國都城壽春去世,至死都在期待回趙國效力。

唉!一代名将,客死他鄉。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怎麼死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