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少将曾美:活埋15个不肯投降的日军,逝世前一直内疚是为何?

敌对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于是战场上多的是生离死别,将士们还来不及感伤,敌人随时会对自己发起进攻,所以战场上更多的是要有理性,感性尽量少有。

中华民族向来爱好和平,宽以待人,以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然而抗日战争时期,曾美将军就曾做出一个“残忍”的决定,直到临终时他还在记挂这件事。

开国少将曾美:活埋15个不肯投降的日军,逝世前一直内疚是为何?

一、抗日老兵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曾美就是其中一个。他出生贫苦农村家庭,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他知道,要想有好日子过,就得反抗,于是年少的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暴动,自此,他也正式走向革命的道路。

开国少将曾美:活埋15个不肯投降的日军,逝世前一直内疚是为何?

他加入工农红军的队伍,不仅在早年反围剿的斗争中屡立战功,而且参加艰苦卓绝的长征,成为幸存者之一。

丰富的作战经验,让他在战场上应付自如,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也奔赴战场,为抗日,为祖国和平而战。

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打得出名的就是百团大战,这场战争大大挫伤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地位也打下了基础。

1941年,因为表现优秀,再加上丰富的战斗经验,曾美成为共产党所辖部队的一位团长。敌后战场主要是打运动战,游击战,这样的战术曾美十分熟悉,而且他掌握日军的行军特点,经常把日军打得措手不及,日军对于曾美也是头疼不已。

二、生与死的抉择

日军拥有非常先进的装备,在武器装备这一块,他们是有利的,而且他们的军事管理也是井然有序,虽然我方武器装备不如他们,但是我们有地利、人和的优势。

我军对于自己国家土地的地势地形都了如指掌,再加上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的抗日精神,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抗日战争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

开国少将曾美:活埋15个不肯投降的日军,逝世前一直内疚是为何?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敌我双方还是会有僵持的情况。

一次作战中,曾美率兵重创一支日军部队,可是有15个日军就是不愿意投降,他们逃到一处洞穴,然后躲在里面不出来,这可让曾美犯了难,一是部队有规定要优待俘虏,而是再不想出解决的办法,他们万一等到了增援的日军,那么伤亡的该是自己的部下了。

最后他还是为大局考虑,无可奈何地下令让士兵们炸毁洞穴,活埋了这15个日军士兵。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顷刻之间胜负分晓,所以打仗最忌讳的也是优柔寡断,曾美选择活埋他们,虽然残忍,在他晚年回忆起这事儿时,也会发出沉重的叹息,但是想想日寇对我们国家的人民所做出的种种罪行,活埋似乎都算不上什么。

开国少将曾美:活埋15个不肯投降的日军,逝世前一直内疚是为何?

14年的抗日战争结束了,入侵者打跑了,接下来该“安内”了。很快就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参加战斗的次数变多,他的军衔也在不断上升,在他的带领下,胜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三、唯一的心结

新中国成立后,曾美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在这之后他还担任过多种重要职位,一直兢兢业业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2015年的春天,101岁高龄的曾美在石家庄病逝。曾美的一生,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人民,然而,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心结,他临终前还是喃喃着自己这一生的战斗中,唯一做了一件特别残忍的事情——活埋了那15个不肯投降的日军。

开国少将曾美:活埋15个不肯投降的日军,逝世前一直内疚是为何?

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活埋他们,那么死的将会是自己和战友们。曾美的做法灵活,现在看来他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不需要质疑,但是这样正确的决策他却内疚了一辈子。

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身躯和鲜血换来的,没有敌人的入侵,他们本应该也是过着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且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这样的敌人,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之情,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曾美同志做了一个在战场上应有的正确决定,他却记挂了一辈子,这是中华人民骨子里的善良,中华儿女不主动挑起战乱,但是想要侵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将奋起反抗。

文/小鱼

参考资料:

1、《1944:腾冲之围》,余戈

2、《抗日战争的细节》,魏风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