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迷茫的令狐沖

每天上班,都經過玉泉湖的北岸。午餐後,我們喜歡從湖南邊散步回去,正好繞它一圈。

迷茫的令狐沖

那時恰逢冬天,湖水結了厚厚的冰,寒風凜冽,阿膠節的旗子還在路邊飛揚。斌哥望着湖面說,“為什麼湖水隻有表面結冰呢?是上帝為了保護水下的生命故意為之,因為水是生命之源……”

斌哥大我四五歲,是基督徒,也是我工作後認識的第一個好朋友。但我不贊成他這種把生物對抗自然選擇的努力全歸功于上帝的做法。

我沒有信仰,但我羨慕有信仰的人。

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是上帝創造的。

我們死後到哪裡去? 回到上帝的懷抱。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要活出神的榮耀。

隻要有了信仰,三大終極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姬無命但凡信個教,也不至于被呂秀才忽悠死。

迷茫的令狐沖

作為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笨蛋,我也常常被這些問題困擾。斌哥請我參加了兩次他們教内的聚會,還送了我一本《聖經》。雖然去蹭飯、聊天很開心,書也讀的津津有味,但我依然不願意去相信一個神。對我來說,想不明白會痛苦,把想不明白的問題通通交給一個神也會痛苦。我不認為存在這樣一個神,他有義務對我們的一切負責。宗教本質上是一種逃避。我更願意相信中國人自己的哲學,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神”這個答案不适合我。

青春總像令狐沖,看似潇灑,實則迷茫。

迷茫的令狐沖

師父說氣宗是正道,風清揚前輩說劍宗才是正道。該怎麼辦?我不知道。郁結于心,就成了内傷。不戒和尚、桃谷六仙,給我了八股真氣,我卻不能化為己用,八股真氣在體内互相纏鬥,不但無益,反倒把我折磨的奄奄一息。聽了很多道理,更加過不好這一生。

後來認識了向問天,我們志趣相投,他建議我加入日月神教,這樣能學會吸星大法,治好内傷。我沒有加入,卻也意外的學到了吸星大法,吸收了八股真氣,傷便好了。

看綜藝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好像每個人都有一套類似“吸星大法“的東西。羅翔可以用《理想國》解釋一切,薛兆豐可以用經濟學解釋一切,郭德綱也可以用相聲段子解釋一切……像是擁有一套答題架構,不管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都可以在裡面找到答案。

“吸星大法”是什麼?借用哲學的定義,是系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俗講,是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可以讓你更好的生存,不再内耗,不再受他人内力影響。它甚至可以是錯誤的、不道德的,但隻要可以自圓其說、邏輯自洽,它就是有用的。

有天過節,公司發了一本講國學的書。斌哥看了一下目錄,笑着說,你可以先看看最後一章。我草草翻了一下,記住了同樣出自《道德經》的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道,是簡單的,是亘古不變的。有時思考的越多,就偏離的越遠。外界的資訊龐雜,接受的多了,反倒陷入認知失調。

《道德經》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聖經》講: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

《道德經》講:知足長足。

《聖經》講:世上有條河,凡飲這水的還會再渴。

原來它們所講的都是客觀規律,是相通的。劍宗還是氣宗,正道還是魔教,宗教還是哲學……本就不是完全對立的,它們都是八股真氣之一,是可以化為己用的。《西遊記後傳》裡,就連反派無天也要驚歎一句,“原來我和如來的法力是相同的”。

迷茫的令狐沖

斌哥對我來說就像向問天,他想引領我加入“神教”,學習《聖經》。我雖然沒有加入“神教”,卻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和《聖經》類似的東西,讓我開始認清世界和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