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争中,此人幹涉彭總指揮,被調回了國,撤掉職務

1951年1月4日,對北北韓人來說,是個永遠難忘的日子,志願軍幫他們解放了漢城。這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取得的勝利,消息傳到國内,也引起了轟動,人民日報接連刊登消息祝賀“漢城光複”,收音機裡也在播,一時間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北京出現的慶祝遊行活動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

身在北韓前線的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從收音機裡聽到了國内慶祝勝利的消息,卻寝食難安,喜憂參半。喜的是祖國人民對志願軍取得的勝利如此高興,是對志願軍官兵的極大鼓舞,也飽含着關懷和思念;憂的是,祖國人民并不了解戰場的态勢和志願軍的困難,過于樂觀了。

北韓戰争中,此人幹涉彭總指揮,被調回了國,撤掉職務

實際上,第三次戰役中,擁有機械化優勢的敵軍并不戀戰,在大踏步後退,漢城是美軍主動放棄的。截至1月8日戰役結束,中朝聯軍挺進至北緯37度線一帶,收複了37度線以北的全部城鎮和鄉村。可這次投入幾十萬部隊的戰役,殲敵人數隻有1.9萬。

正如彭總所說,志願軍在進攻中未能大量殲滅敵人主力部隊,敵軍損失并不算大,敵我力量對比沒多大變化,麥克阿瑟不會輕易放棄漢城,還會反攻的。而志願軍入朝兩個多月來,經過三次戰役,已經十分疲勞,傷病員越來越多,部隊急需休整補充。

而且正值寒冬,棉衣還沒送上來,美軍飛機猛烈轟炸,補給困難,廣大志願軍戰士衣服單薄,幹糧炒面供不應求,隻能“一把炒面一把雪”,很多人患了夜盲症。這種情況下,彭總于1月8日下令停止追擊敵人,各部隊休整待命。尤其是漢江南岸的部隊,要加強防禦。

北韓戰争中,此人幹涉彭總指揮,被調回了國,撤掉職務

當時北韓人民軍認為,應該一鼓作氣,繼續向南挺進,把美軍趕下海。金日成還專門跟彭總争論了這個問題,最後被彭總說服了。一些志願軍将領也抱有速勝思想,覺得應該再往前打一打,不過他們很快意識到司令部的決定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在速勝觀點的影響下,蘇聯方面以駐北韓大使為首的幾個人很固執,一再要求志願軍繼續追擊敵人,還跟彭總發生了争執。

蘇聯大使叫拉祖瓦耶夫,二戰末期參加過蘇軍進攻日本關東軍的戰鬥,是蘇軍進入北韓時的集團軍司令,後來改任駐北韓大使。北韓戰争爆發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北韓人民軍的總顧問。

北韓戰争中,此人幹涉彭總指揮,被調回了國,撤掉職務

志願軍前三次戰役接連勝利,打到了三七線,占領了開城及延安半島、甕津半島等重要地區,這讓拉祖瓦耶夫很激動。原志願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楊迪回憶說,拉祖瓦耶夫“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彭總下達停止進軍的指令後,拉祖瓦耶夫帶着怒氣來了。

雙方會談時,拉祖瓦耶夫提出,志願軍應該繼續擴大戰果,不能給敵人喘息的機會,将他們趕出北韓。他還指名道姓地責難彭總:“哪有打了勝仗卻不追擊敵人的?哪有這樣的司令員?”參加過二戰的拉祖瓦耶夫以軍事家自居,态度也很傲慢。

顯然,拉祖瓦耶夫已經忘記了之前北韓人民軍打到洛東江,在美軍仁川登陸後又是如何潰敗的。彭總戎馬半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家、戰略家。他很清楚,美軍司令官也打過二戰,不是飯桶,企圖引誘我軍深入。而且美軍還在增兵。

北韓戰争中,此人幹涉彭總指揮,被調回了國,撤掉職務

我軍則困難重重,東線的第9兵團已經打傷了元氣,西線的6個軍連續作戰,也快傷到元氣了,暫時沒有能力發起大的戰役。是以彭總斷然拒絕了拉祖瓦耶夫的要求。

彭總說:“我軍已經很疲勞,又沒有制空權,後方供應不上去。敵人是摩托化,我軍是兩條腿,這怎麼能夠追上敵人呢?而且如果再将敵人壓縮到北韓半島東南角,敵人集中了,又有洛東江阻隔,更不利于我軍殲滅敵人。”

拉祖瓦耶夫等人卻說:“殲滅不了敵人,我們多占領一些地方也是好的。”彭總認為繼續進攻太冒險,以我軍目前的力量也不可能把敵人趕出北韓。拉祖瓦耶夫固執地認為,隻要我軍進攻,敵人肯定會退出北韓。

北韓戰争中,此人幹涉彭總指揮,被調回了國,撤掉職務

最後,彭總嚴肅地說:“我完全不同意你們的意見。我要對人民負責,如果錯了,我負完全責任!”

拉祖瓦耶夫等人被拒絕後,惱羞成怒,立即給蘇聯上司人發了電報,聲稱彭總贻誤戰機。彭總也把雙方的意見分歧向北京作了彙報,毛主席又把彭總的電報轉發給了蘇聯上司人。

蘇聯上司人很快給祖瓦耶夫發電說:“彭德懷同志是當代的軍事家,北韓戰場的一切軍事作戰行動都應該聽從彭德懷同志的指揮。”接着,拉祖啦瓦耶夫被調回了蘇聯,也被撤了職。此後,蘇聯代表再也沒有幹涉過彭總的指揮。

話說回來,抗美援朝前五次戰役,志願軍還沒拿到蘇聯援助的重型武器裝備。如果當時志願軍就有強大的炮火,多半已經把美軍趕出北韓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