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4日,对北朝鲜人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志愿军帮他们解放了汉城。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取得的胜利,消息传到国内,也引起了轰动,人民日报接连刊登消息祝贺“汉城光复”,收音机里也在播,一时间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北京出现的庆祝游行活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身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国内庆祝胜利的消息,却寝食难安,喜忧参半。喜的是祖国人民对志愿军取得的胜利如此高兴,是对志愿军官兵的极大鼓舞,也饱含着关怀和思念;忧的是,祖国人民并不了解战场的态势和志愿军的困难,过于乐观了。
实际上,第三次战役中,拥有机械化优势的敌军并不恋战,在大踏步后退,汉城是美军主动放弃的。截至1月8日战役结束,中朝联军挺进至北纬37度线一带,收复了37度线以北的全部城镇和乡村。可这次投入几十万部队的战役,歼敌人数只有1.9万。
正如彭总所说,志愿军在进攻中未能大量歼灭敌人主力部队,敌军损失并不算大,敌我力量对比没多大变化,麦克阿瑟不会轻易放弃汉城,还会反攻的。而志愿军入朝两个多月来,经过三次战役,已经十分疲劳,伤病员越来越多,部队急需休整补充。
而且正值寒冬,棉衣还没送上来,美军飞机猛烈轰炸,补给困难,广大志愿军战士衣服单薄,干粮炒面供不应求,只能“一把炒面一把雪”,很多人患了夜盲症。这种情况下,彭总于1月8日下令停止追击敌人,各部队休整待命。尤其是汉江南岸的部队,要加强防御。
当时朝鲜人民军认为,应该一鼓作气,继续向南挺进,把美军赶下海。金日成还专门跟彭总争论了这个问题,最后被彭总说服了。一些志愿军将领也抱有速胜思想,觉得应该再往前打一打,不过他们很快意识到司令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在速胜观点的影响下,苏联方面以驻朝鲜大使为首的几个人很固执,一再要求志愿军继续追击敌人,还跟彭总发生了争执。
苏联大使叫拉祖瓦耶夫,二战末期参加过苏军进攻日本关东军的战斗,是苏军进入朝鲜时的集团军司令,后来改任驻朝鲜大使。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朝鲜人民军的总顾问。
志愿军前三次战役接连胜利,打到了三七线,占领了开城及延安半岛、瓮津半岛等重要地区,这让拉祖瓦耶夫很激动。原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说,拉祖瓦耶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彭总下达停止进军的命令后,拉祖瓦耶夫带着怒气来了。
双方会谈时,拉祖瓦耶夫提出,志愿军应该继续扩大战果,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将他们赶出朝鲜。他还指名道姓地责难彭总:“哪有打了胜仗却不追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员?”参加过二战的拉祖瓦耶夫以军事家自居,态度也很傲慢。
显然,拉祖瓦耶夫已经忘记了之前朝鲜人民军打到洛东江,在美军仁川登陆后又是如何溃败的。彭总戎马半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很清楚,美军司令官也打过二战,不是饭桶,企图引诱我军深入。而且美军还在增兵。
我军则困难重重,东线的第9兵团已经打伤了元气,西线的6个军连续作战,也快伤到元气了,暂时没有能力发起大的战役。所以彭总断然拒绝了拉祖瓦耶夫的要求。
彭总说:“我军已经很疲劳,又没有制空权,后方供应不上去。敌人是摩托化,我军是两条腿,这怎么能够追上敌人呢?而且如果再将敌人压缩到朝鲜半岛东南角,敌人集中了,又有洛东江阻隔,更不利于我军歼灭敌人。”
拉祖瓦耶夫等人却说:“歼灭不了敌人,我们多占领一些地方也是好的。”彭总认为继续进攻太冒险,以我军目前的力量也不可能把敌人赶出朝鲜。拉祖瓦耶夫固执地认为,只要我军进攻,敌人肯定会退出朝鲜。
最后,彭总严肃地说:“我完全不同意你们的意见。我要对人民负责,如果错了,我负完全责任!”
拉祖瓦耶夫等人被拒绝后,恼羞成怒,立即给苏联领导人发了电报,声称彭总贻误战机。彭总也把双方的意见分歧向北京作了汇报,毛主席又把彭总的电报转发给了苏联领导人。
苏联领导人很快给祖瓦耶夫发电说:“彭德怀同志是当代的军事家,朝鲜战场的一切军事作战行动都应该听从彭德怀同志的指挥。”接着,拉祖啦瓦耶夫被调回了苏联,也被撤了职。此后,苏联代表再也没有干涉过彭总的指挥。
话说回来,抗美援朝前五次战役,志愿军还没拿到苏联援助的重型武器装备。如果当时志愿军就有强大的炮火,多半已经把美军赶出朝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