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國人都覺得“晦氣”的姓氏,之前是貴族大姓,如今都避之不及

中國的文字與國外有着顯著的差別,每一個字都有它背後的含義,象形文字的創立便有假借、指事、會意等多種來源,而中國的姓氏更是意蘊深厚,有着自己獨特的内涵。随着漢字的簡化,很多人無法直覺地了解到它們的真正内涵,而有一個姓氏也被台灣字所連累,導緻現如今它成為了不吉利的象征。

一個國人都覺得“晦氣”的姓氏,之前是貴族大姓,如今都避之不及

在中國有個習俗,如果人們在歡歡喜喜地過年,小孩突然說了一個“死”字,很多人便會感覺到晦氣。與此同時,倍被嫌棄的還有“屍”,而古代的屍其實與現如今的意思相差很大。

《禮記·曲禮》中記載“孫可以為王父屍”,這裡是屍的本意,指的是代表死者出來受祭祀的人。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叫做“立屍”的禮儀,主要盛行于周朝之前。一般來說,如果某人離世後,在舉行祭拜儀式時,人們需要從死者的親人裡挑選一個人出來立屍祭拜,而這樣的人和現如今的靈牌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在祭祀過程中,“立屍”代表的是神,就算是皇帝過來的話,也不需要跪拜。

一個國人都覺得“晦氣”的姓氏,之前是貴族大姓,如今都避之不及

選取立屍也有原則,除了同姓之外,他不能遭受過刑戮,如果是女性死者的話,要求别立女屍,初步標明的人還需要占蔔後才能最終決定。不過,孫子可以為爺爺做立屍,但是兒子卻不能為父親做,至于原因,古人并沒有明确解釋。

不過秦始皇認為自己舉世無雙,見不得有人能立在自己的上頭,便廢除了之中制度,不過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立屍的傳統還是被保留下來了,尤其是鮮卑族尤為盛行,後來鮮卑人在南北朝時期将這一制度又再度傳揚出來。

一個國人都覺得“晦氣”的姓氏,之前是貴族大姓,如今都避之不及

但是,現代的屍字實際上在古代寫作“屍”,指的是屍體,是以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差別,而屍姓也也是以被連累。

屍姓在古代實際上是貴族的姓氏。據《左傳》記載,在東周時期,召公的一部分後代居住于屍鄉,是以有了這個姓氏,而召公則是周王朝的皇室公族,這一姓氏直接出自姬姓。雖然這個姓氏人數并不多,但是曆史上也有很多與此有關的名人。

一個國人都覺得“晦氣”的姓氏,之前是貴族大姓,如今都避之不及

西漢時期發現了青銅器《屍臣鼎》,上面便寫了一個齊國大夫名叫屍臣。更為著名的是戰國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屍佼,他被稱為“屍子”,并且撰有同名書籍。這本書中提到了宇宙的概念,也是中國古籍之中最早與時空有關的書籍。除此之外,還有晉國的屍侯以及明朝時期的舉人屍聰、屍帛。據調查,現如今隻有甘肅有少量姓屍的人。

當然,屍姓雖然沒有特别的寓意,僅僅是昔日的貴族大姓,但是現如今落得這樣尴尬的境地也實在是可憐。雖然大家身邊幾乎沒有這樣的姓氏,但是想想他們子孫後代取名字的艱難,便隻能為他們鞠一把淚了。不過,就算現如今這個姓氏這麼尴尬,在日益削減的過程中,這個姓氏最好也别輕易改動,畢竟還是能代表中國的傳統。

一個國人都覺得“晦氣”的姓氏,之前是貴族大姓,如今都避之不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