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周遊列國,沒有去的秦國,最後反而一統天下

中華有着非常悠久的曆史,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和中國古典文化是分不開的,但是中國的文化在過去發生了幾次高潮,而這些高潮中讓人最震撼的就是戰國時期的那次文化高潮。因為春秋戰國的戰亂,整個天下沒有一塊平靜之地,很多的能人志士也紛紛尋找國泰民安的良藥,于是就湧出了很多的新潮思想,也逐漸出現了百家争鳴的局面。

孔子周遊列國,沒有去的秦國,最後反而一統天下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諸子百家也就誕生于春秋戰國時期,而他們的思想都各有長短,也被每個不同的國家所采納,成為治理國家的良藥。有些國家用這些思想逐漸的擊敗其他的國家,但也有些國家日益衰敗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而諸子百家中,孔子所帶領的儒家思想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力,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

身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有着豐富的見識和知識,也廣泛收徒,孔子一共收下了72位賢士,并且帶着他們周遊列國去傳播儒家思想,而孔子去到的每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君王都非常的敬重孔子,希望孔子能夠留下來幫助自己的國家出謀劃策,統一天下。但是在那個時候卻有一個國家對孔子置之不理,甚至不讓孔子進入自己的國家,而這個國家就是最後統一六國的秦國。

孔子周遊列國,沒有去的秦國,最後反而一統天下

雖然當時很多人都無法了解秦始皇的這個做法,但是我們從現在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們發現秦國卻打敗其他的6個國家,實作了最後的國家統一。難道是因為孔子才導緻了其他六國的失敗嗎?其實不然,根據曆史記載,當時秦國和其他六國的實力其實都非常接近,是後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軍事力量才開始增強,和其他6國拉開距離,最後才戰勝了其他的6個國家統一了天下,而并不是因為孔子。

孔子周遊列國,沒有去的秦國,最後反而一統天下

而孔子所倡導的儒家思想主要是以仁政夫妻為主要目的,他倡導每個國家的君王應該更注重群眾的感受,而不應該殘暴,這樣才能得民心才能夠讓國家更加的昌盛。但是秦國卻采用富國強兵的思想來達到短期的目的,雖然這樣能夠統一天下,但是卻不是長久之計,是以後來經過事實證明,在中國曆朝曆代中,儒家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治國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