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向狡猾的吳三桂,臨終之前,有沒有對子孫的後路進行安排?

吳三桂這個人,在曆史上可以說是比較具有争議性的人了,雖然他也算是一代枭雄,可惜就是立場不堅定,總喜歡首鼠兩端,可以說吳三桂的成功靠的是首鼠兩端,最終的滅亡也是因為首鼠兩端。

當康熙已經看出吳三桂野心,執意對其進行削藩之後,吳三桂終于揭竿而起發動三藩之亂,也就是這場戰亂最終要了吳三桂的性命,那麼一向狡猾的吳三桂,在臨終之前,有沒有對自己的子孫後路進行安排呢?

一向狡猾的吳三桂,臨終之前,有沒有對子孫的後路進行安排?

窮途末路的吳三桂

吳三桂原是明朝大官,但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他因為害怕起義軍就佯裝投降李自成,結果李自成這邊還沒有等到吳三桂的投降,吳三桂就因為自己小妾陳圓圓被起義軍劉宗敏霸占而怒發沖冠為紅顔,背叛李自成投靠多爾衮了。

最終清軍入關還是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才順利完成的,身為清軍入關功臣的吳三桂,在滿人入主中原之後,也得到了諸多獎勵,後來吳三桂得以盤踞在雲南地區,朝廷每年需要拿出大把金銀給吳三桂,靠着這些軍饷,吳三桂将自己手上的兵馬養得膘肥體壯。

等到康熙登基并且鏟除權臣鳌拜親政之後,康熙就開始思考三藩的問題了,在康熙看來,吳三桂等人遲早都是要造反的,早點收拾他們總比晚一點好,當時就連孝莊都十分忌憚吳三桂的勢力,多次勸誡康熙不要年輕氣盛,可是康熙依舊執意削藩,最終引起三藩之亂。

在三藩之亂初期,吳三桂等人可是占盡優勢的,一直到康熙重新制定戰鬥方針之後,吳三桂他們才變得被動起來,在康熙的重重包圍以及步步緊逼下,吳三桂等人逐漸吃不消了,也就是在這種時候,吳三桂終于看清了形勢,在臨死之前登基過了一把皇帝瘾,随後即将歸天。

一向狡猾的吳三桂,臨終之前,有沒有對子孫的後路進行安排?

選擇皇位繼承人

雖然吳三桂已經是窮途末路,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還是當了一把皇帝,是以在自己臨終前,他需要選擇一個皇位繼承人,這樣一來才可以保證自己的皇位有人繼承,那麼究竟應該選擇誰當繼承人呢?吳三桂陷入了沉思當中。

吳三桂當時年長一些的兒子有兩個,分别是長子吳應熊以及次子吳應麟,其中長子吳應熊早就被清朝皇室招為建甯公主的驸馬了,當時清朝皇室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将其留在京城當人質,以此限制吳三桂。

結果在吳三桂殺掉清廷使者宣布造反之後,長子吳應熊以及吳應熊的嫡長子吳世霖就被清廷斬殺了,在吳三桂稱帝的時候,吳應熊已經去世四年時間,不過幸好吳應熊還有一個庶子吳世璠當時不在北京,得以幸存下來,成為吳應熊一脈的延續者。

吳三桂次子吳應麟從小就調皮搗蛋,經常給吳三桂惹來一些麻煩,是以吳三桂一直都不喜歡這個兒子,考慮到哥哥沒有子嗣,後來索性将吳應麟過繼給了自己哥哥,等到吳三桂稱帝的時候,吳應麟在名義上而言已經不屬于自己兒子了,既然吳應麟都不是自己兒子,那麼吳應麟一脈自然也就不能再算自己子孫了。

一向狡猾的吳三桂,臨終之前,有沒有對子孫的後路進行安排?

除了兩個年長的兒子之外,吳三桂其餘兒子當時都還年幼,根本就無法扛起接班人的大旗,是以吳三桂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直接将他們忽略了,既然這麼多人都不适合當接班人,吳三桂也就隻能從長子吳應熊幸存下來的兒子吳世璠這裡考慮了,剛好當時吳世璠年齡(13歲)已經不小,吳三桂毫不猶豫就立了吳世璠為太子。

做兩手準備

吳三桂一生都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他十分了解戰争以及政治的殘酷性,是以在臨終之前,他必然不可能隻是選擇好接班人就完事了,狡猾的吳三桂還做了其餘安排,也就是這些安排,才讓吳三桂後人得以幸存。

吳三桂做的第二手準備就是秘密寫信給吳應麟,叫他以外人的身份暗中輔佐吳世璠,要是最後情況過于特殊,在無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讓馬寶護衛着大家一起逃跑,逃到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隐姓埋名生活下去。

說到馬寶,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個人,馬寶最開始是李自成的得力幹将,在李自成戰敗之後,他歸順了南明,成為孫可望的部下,結果在孫可望投降清軍之後,要求馬寶挾持南明永曆皇帝,馬寶直接拒絕了這種背信棄義的要求,帶兵和孫可望大戰并且戰勝孫可望。

一向狡猾的吳三桂,臨終之前,有沒有對子孫的後路進行安排?

後來清軍安排吳三桂對戰馬寶,才将馬寶收服到吳三桂部下,從此以後馬寶就一直跟随吳三桂了。從馬寶的經曆來看,我們會發現他恰似呂布一樣也是三姓家奴,可是馬寶與呂布或者吳三桂等人有着本質差別,他絕對不會做對不起自己恩人的事情。

比如馬寶在南明的時候,就算自己直屬上司投降清軍,要求自己挾持永曆皇帝,馬寶也堅決不幹,要不是後來南明被吳三桂徹底滅了,想必馬寶也不會投降吳三桂。投降吳三桂之後,馬寶一直忠心耿耿,吳三桂對他格外信任,兩人之間的關系相當鐵。

可以說吳三桂已經将馬寶視之為自己的貼身保镖了,是以才會在自己臨終前交代馬寶,要是吳世璠走投無路,馬寶就護送他們逃命,最終隐姓埋名生活下去。可以說吳三桂的這些安排還是考慮得十分周全的,在他去世後不到三年,一切就都成為了現實。

吳三桂去世後,孫子吳世璠在馬寶以及吳應麟的擁立下成為大周新皇帝,吳世璠登基後就追封父親吳應熊為“太宗恭皇帝”,追封爺爺吳三桂為“太祖高皇帝”,自己繼續建設即将走向滅亡的大周國。

一向狡猾的吳三桂,臨終之前,有沒有對子孫的後路進行安排?

就連吳三桂都無法力挽狂瀾,孫子吳世璠自然也是沒有辦法拯救大周的,他僅僅當了三年皇帝,就在清軍的攻擊下自殺殉國了,就連自己的皇後也跟着自己自殺,要知道當時吳世璠年僅16歲,也算是足夠有血性了。

吳世璠自殺殉國之後,吳三桂長子吳應熊這一脈算是徹底絕嗣了,想要繼續延續後代,隻有從其餘兒子或者孫子那裡去想辦法了,在吳世璠去世後,有人說馬寶也戰死沙場,吳三桂的後人逃亡之後隐姓埋名生活下去,今天貴州的馬家寨就是吳三桂後人當年逃亡之地。

還有人說當年馬寶并沒有去世,而是護送吳三桂後人逃亡到貴州馬家寨一帶,之是以這個村子叫馬家寨,就是為了紀念馬寶,總而言之近些年來關于吳三桂後人的說法很多,但是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還有待考證。

不過在我看來,有一點是比較明确的,那就是當年吳三桂的子孫肯定有人逃亡出去隐姓埋名生存下來了,畢竟他的子孫也不少,在當時那種混亂的曆史背景下,康熙想要将吳三桂後人全部趕盡殺絕,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

一向狡猾的吳三桂,臨終之前,有沒有對子孫的後路進行安排?

結語

吳三桂的一生,雖然充滿傳奇色彩,但是也充滿缺點與遺憾,生活在那樣的亂世之中,要是他不首鼠兩端,就很容易成為犧牲品,但一旦首鼠兩端,又很容易讓别人反感,關鍵他自己還擁兵自重,這一點就是所有皇帝都無法容忍的,想必吳三桂也明白這一切,但他為何還要這樣做呢?想必這一切還是因為野心吧,從他臨終前稱帝一事就足以看透所有!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