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圓明園,我們都會想到關于它的兩件事情,一是圓明園曾經橫掃世界各大林園,占據萬園之園的首席地位,二是圓明園被西方列強洗劫一空,最後化為灰燼。
衆所周知,圓明園之中的珍寶無數,堪稱世界奇迹一樣的存在。但是這些珍寶,卻因為當時晚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讓它們最終成為西方列強的萬物。

随着第二次鴉片戰争的進行,曾經無比耀眼的圓明園毀于一旦,它不再是震懾世界的奇迹景觀,而是讓人心疼的戰争遺址。從圓明園被毀以後,有關于圓明園的隻剩下痛苦的回憶。
如今,圓明園被毀一百多年,關于圓明園的事情還有哪些?除了有關圓明園的回憶,大概隻剩下那些極具曆史價值的珍貴文物。
其實,從圓明園建立之日起,它所賦予的曆史價值就是不同凡響的。
一、震驚世界的奇迹,圓明園的誕生
滿清入關之後,成功打敗當時各地的政權和割據力量,并順利建立新的大一統王朝——清朝。然而,清朝統治者原本都是關外放羊牧馬的民族,非常不習慣北京的天氣和拘束的生活,尤其是皇帝們整日面對着皇宮中的高牆,甚至出現一種生無可戀的感覺。
是以,皇帝想盡辦法的改善自己枯燥乏味的生活。
于是,建造能夠遊玩的園林成為皇帝們的主要娛樂方式。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并把園林作為皇帝出行時避暑休假的行宮。可以說,當時園林的選址也是非常講究的,在今天的北京西郊,曾坐落一座由清朝幾位皇帝共同修建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衆所周知,圓明園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澱,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也就是公園1707年,由圓明、長春、绮春三園組成。占地350公頃,相當于5200餘畝,其中水面面積約2100畝。
值得一提的是,圓明園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建立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
據悉,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和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可以說,圓明園曾經的存在就如同建築界的奇迹一樣。
與此同時,圓明園繼承了中國3000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在圓明園之中,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
除此之外,圓明園的建造風格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毫不誇張的說,圓明園不管從構造還是内涵上來說,都是曾經世界園林中的佼佼者。
然而,作為世界頂級園林的圓明園,運氣似乎不是太好。近代時期,也是清朝最為懦弱的時期,就在這個階段,圓明園遭到西方列強的完全摧毀。
二、昔日奇迹毀于一旦
對于圓明園的偉大,可謂是人盡皆知,尤其是圓明園中所富含的珍貴文物,堪稱世人觊觎的寶物。當時中國百姓畏懼皇權,不敢對圓明園動歪心思,但是逐漸強大的西方列強,完全不在乎這些,他們趁着清政府江河日下之際,對曾經強大的清王朝大肆侵略。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這是西方列強對于當時清政府的第二次侵略,從中英鴉片戰争結束後,清政府的實力暴露在世人面前。所有人都知道清政府并不是真正的“天朝上國”,而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
在第二次鴉片戰争中,之前嘗到甜頭的英國帶着美國、法國、俄國前來“打秋風”。當時的英法兩國是侵略主力,美俄兩國是幫兇,他們不僅侵略中國,更是攻進北京,并将圓明園燒毀。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奧等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與此同時,慈禧太後隻能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曾經号稱天下無敵八旗子弟隻能落荒而逃。緊接着,北京城中土匪地痞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複的共約近百座建築洗劫一空。這個時候的圓明園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也真正意味着圓明園的覆滅。
随着清朝統治者的落荒而逃,西方列強和土匪強盜将圓明園徹底搬空。圓明園中值錢的東西和不值錢的東西,都成為他們眼中的寶貝。可以說,園裡所有能夠帶走的東西被全數帶走,而那些帶不走的東西,直接被列強、土匪毀掉。
客觀的說,在列強的洗劫下,曾經名滿天下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當時的圓明園的狀态遠遠比我們如今看到的凄慘。但是,誰又能夠想到,在圓明園廢墟之中,還有數萬件珍貴的文物。
三、廢墟之中依舊蘊藏着寶藏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非常重視圓明園的修複工作,将圓明園劃分為了重點的文物保護地,并在園内栽種了大量的綠植。可以看到,往日的園林格局得以保留,就連遺址的殘迹,昔日的假山還是清晰可見的。
一直以來,國家都在積極籌備圓明園的修複工作,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圓明園中的清理修複工作仍在不斷進行。
雖然我國一直積極努力的修複圓明園,但圓明園終究回不到最初的樣子。如今的圓明園,隻是作為遺址一樣存在,可以想象到它曾經輝煌的樣子。對于圓明園,我們隻能表示無盡的遺憾,關于它的一切,也隻剩下過去的心酸和回憶。
然而,就在世人滿心遺憾的同時,圓明園一項驚奇的發現,讓世人受傷的心靈獲得一絲的慰藉。
1996年,考古學家對圓明園遺址進行了三次考古,在這幾次的考古中,我們收獲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在很長時間的考古和修複的過程中,先後在遺址中找到了五萬餘件文物。可以說,這五萬多件的文物對于研究我國曆史文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些文物之中,最為珍貴的莫過于鎏金銅象首,它是被遺留下來的一件珍貴文物,它的價值高昂,堪稱國寶級别的文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字畫和瓷器。它們得以保留下來,并不是侵略者和強盜仁慈,而是圓明園之中珍寶太多,多到讓他們遺忘。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遺留下來文物的發現,足以再次震驚世界。數萬件的文物重新問世,讓所有人都為之一振。誰也想不到,在圓明園一片廢墟之下,竟然還有如此多的珍貴文物。不得不說,圓明園所蘊藏文物之多,讓人難以置信。
結語:
客觀的說,圓明園的覆滅是晚清統治的必然結果。一個落後腐朽,且自以為是的國度,又如何戰勝一個個強大、先進的西方列強。是以說,在清政府的統治下,圓明園成為了“犧牲品”,它為那個腐朽落後的清政府而亡。
迄今為止,圓明園覆滅已經一百六十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國人無時無刻不在痛恨西方列強對于圓明園的傷害。不管到了什麼時候,西方列強曾經的暴行我們都會銘記于心。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明白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國家實力強盛才是國家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是以說,無論在合适,一個國家都要努力增強國力。
參考資料:《第二次鴉片戰争》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