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生,一心為國為民,文武雙全卻又壯志難酬!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生,一心為國為民,文武雙全卻又壯志難酬!

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

辛棄疾壯志難酬的一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辛棄疾的詞作,抒發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辛棄疾是南宋的抗金将領,是一位詞人。辛棄疾是山東人,他出生時故土已經淪喪于北方異族金人之手。但在祖父辛贊的教導下,辛棄疾青少年時期便立下了恢複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生,一心為國為民,文武雙全卻又壯志難酬!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生,一心為國為民,文武雙全卻又壯志難酬!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生,一心為國為民,文武雙全卻又壯志難酬!

21歲的時候,辛棄疾辛棄疾組建了一支2000人的隊伍,投奔了山東省耿靜上司的叛軍,在隊伍中辛棄疾主管文書,這支叛軍是其中最強大的一支。第二年,作為金軍首領的完顔亮卻因金人軍隊内部突發沖突而被部下殺害,金軍内部一時間群龍無首,混亂不已,金軍處于弱勢無疑就是有利了辛棄疾所在起義軍隊伍的反撲,辛棄疾受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系,與之聯盟共同圍攻金軍。在他完成使命歸來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當即決定帶領自己手下的五十人前去捉拿叛徒。辛棄疾帶領着五十人闖入有上萬人的軍營,還成功的捉回了張安國,并将他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由于辛棄疾在義軍中的表現震驚了南宋朝廷,甚至連宋高宗都一再稱贊他,就這樣時年二十五歲的辛棄疾被南宋朝廷任命為江陰簽判,開始了他的仕途。

在南宋當官的辛棄疾不顧官職低微,向皇帝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适時進兵、恢複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但均未被南宋朝廷所采納,他感到非常郁悶。

而由于辛棄疾“歸正人”的身份也讓南宋朝廷對他保有質疑,因而一直不被重用和信任,隻能一直一些重要的地方當任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生,一心為國為民,文武雙全卻又壯志難酬!

多年來隻能屈居于地方官的辛棄疾一直被排除在統治權力之外,他日夜為國而憂思,但始終郁郁不得志,隻能寫下衆多寄予自己報國之志的詩詞。

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四十二歲時,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他的好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于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即辛陳之晤)。開頭那首詞便是辛棄疾在鵝湖之會後寫下贈予陳亮的。

此後二十年間,辛棄疾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閑居。

甯宗嘉泰三年(1203),韓侂胄為相,主張對金北伐,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啟用。

開禧元年(1205)辛棄疾任鎮江知府,這時候他已經六十五歲了,辛棄疾登臨北固亭,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然而在一些谏官的攻擊下辛棄疾被迫離職,于當年重回故宅閑居。兩年後,開禧三年(1207),南宋朝廷終于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讓他去往臨安赴任,但此時他已經重病在身, 不久之後帶着自己的愛國之心和憂憤的心情溘然長逝,享年68歲。

圖檔源自網絡,侵删

曆史這壇酒

以人為鏡明得失,以史為鏡知興替。

我知道你在看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