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辛弃疾壮志难酬的一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词作,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是南宋的抗金将领,是一位词人。辛弃疾是山东人,他出生时故土已经沦丧于北方异族金人之手。但在祖父辛赞的教导下,辛弃疾青少年时期便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21岁的时候,辛弃疾辛弃疾组建了一支2000人的队伍,投奔了山东省耿静领导的叛军,在队伍中辛弃疾主管文书,这支叛军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第二年,作为金军首领的完颜亮却因金人军队内部突发矛盾而被部下杀害,金军内部一时间群龙无首,混乱不已,金军处于弱势无疑就是有利了辛弃疾所在起义军队伍的反扑,辛弃疾受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系,与之联盟共同围攻金军。在他完成使命归来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当即决定带领自己手下的五十人前去捉拿叛徒。辛弃疾带领着五十人闯入有上万人的军营,还成功的捉回了张安国,并将他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由于辛弃疾在义军中的表现震惊了南宋朝廷,甚至连宋高宗都一再称赞他,就这样时年二十五岁的辛弃疾被南宋朝廷任命为江阴签判,开始了他的仕途。

在南宋当官的辛弃疾不顾官职低微,向皇帝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但均未被南宋朝廷所采纳,他感到非常郁闷。

而由于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也让南宋朝廷对他保有质疑,因而一直不被重用和信任,只能一直一些重要的地方当任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生,一心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却又壮志难酬!

多年来只能屈居于地方官的辛弃疾一直被排除在统治权力之外,他日夜为国而忧思,但始终郁郁不得志,只能写下众多寄予自己报国之志的诗词。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他的好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开头那首词便是辛弃疾在鹅湖之会后写下赠予陈亮的。

此后二十年间,辛弃疾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为相,主张对金北伐,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启用。

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任镇江知府,这时候他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然而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两年后,开禧三年(1207),南宋朝廷终于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让他去往临安赴任,但此时他已经重病在身, 不久之后带着自己的爱国之心和忧愤的心情溘然长逝,享年68岁。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历史这坛酒

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知兴替。

我知道你在看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