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死者為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人在談及已經逝去的先人的時候,都應該抱有敬畏之心。這其實是最起碼的基本禮儀和社交禮貌。不僅如此,人們對于身後之事也是非常的注重。很多有錢有勢的人在自己身前就開始着手為自己修建陵墓,這樣的可以在死後永享子孫的贍養與供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傳統的墓葬習慣中,死者死後家人也會将他生前喜愛的物品,或者是一些家中有價值的财物随之一起下葬。雖然這些舉動可以寄托家人對于已逝親人的思念與關心,但是這也會在無形中誘惑那些心懷鬼胎的盜墓者盜墓。是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守陵人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般而言,守陵人可以是逝者的直系親屬也可以是家族的成員。而這種情況在封建傳統社會中也非常常見。
儒家禮儀中更是規定,子女在雙親過世之後,應該暫停一切娛樂活動,為雙親守孝。守孝的期限一般是27個月。但是相比于守孝,守陵的工作和要求就要簡單的多。因為守陵人隻需要阻攔一些陌生的人進入陵墓即可。一旦發現特殊情況立即上報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但是對于皇室貴族而言,他們的守陵人一般都是經過嚴格的選拔挑選出的特殊人員。而且一旦家族中有人從事守陵的行業,那麼子子孫孫都将世襲下去。1661年的清東陵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1908年的時候清東陵才正式建成,清朝的統治者們花費了兩百多年的時間為自己和後代打造了一座奢華無比的陵寝。除了建造的年代悠久之外,陵墓的規模和設計也是舉世罕見的。
既然如此,清政府也不得不選派值得依靠和信任的人來替他們守護着這座皇家陵墓。政府還特意設定了一個正七品的守陵人的官職。按道理來說,守皇陵應該是一件美差,很多人都會趨之若鹜,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不得不承認,一個穩定的官職可以給守陵人提供穩定的薪酬。盡管如此,替皇家守陵也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了日常的打掃工作之外,守陵人還需要注意多進行一些強健體魄的鍛煉,這樣才能夠應付突發的意外情況。而且一旦發生了偷盜事件,第一個被興師問罪的就是這些守陵人。
守陵人們雖然都小心翼翼地工作,但是在1928年的時候意外還是發生了。當時,孫殿英借着要軍事演習的機會闖入清東陵,而且還把所有值錢的物品洗劫一空。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墓也被嚴重破壞。
但是當時孫殿英帶了很多士兵,是以守陵人也無計可施。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蹂躏這座自己世世代代守護的地方。
除了守陵人以外,很多清朝的皇室子弟也對此感到憤怒不已。就連很多文物專家都痛心疾首因為孫殿英的強盜行為已經破壞了很多的珍貴文物。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相關部門還特意保留了守陵人的工作崗位,并且每個月月底還有相關部門撥給他們固定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