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陵大盜”孫殿英子女何在?唯一兒子成守墓人,兩句話道出緣由

“東陵大盜”孫殿英子女何在?唯一兒子成守墓人,兩句話道出緣由

我已别離塵世,安享天年,縱身跳入這片黃土,命别于九泉。平凡的人死去之後,渴望的是世人的思念,不再為金錢、權力紛争。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曆史長河,曆任皇帝都樂享榮華富貴、美人江山。

死後的皇帝也往往渴望能滿足生前的七情六欲,于是大批的金銀珠寶、殉葬的士兵、五彩斑斓的青銅器等價值連城的物品随着皇帝遺體共藏于陵墓之下。

達官貴人逝後的遺物對于他們的親人來說,往往隻是一種情感的寄托,血脈的傳承,特别是中國曆代皇帝的陵墓,都有着浩大的工程和高昂的修建費用。

皇帝的陵墓對于中國曆史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後世人可以通過研究陵墓對前世人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形态來延續中國的傳統文化根基,是中國血脈的根。對陵墓的保護更是對已故先人的尊重。人走茶涼,我們對死去之人更應該保有敬畏之心。

“東陵大盜”孫殿英子女何在?唯一兒子成守墓人,兩句話道出緣由

對于保護傳統文化根基,孫殿英有着截然相反的舉動。在當時可謂臭名昭著的孫殿英被稱為是“東陵大盜”。就在1928年,孫殿英打着“搞軍事演習”的旗号,實則為了籌備剿匪資金,對富麗堂皇的東陵殿宇進行盜竊。

孫殿英所盜取的兩座墓分别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滿清的窮奢極欲者——慈禧太後的定陵。慈禧和乾隆的陵墓最為奢侈,裡面堆放了無數的奇珍異寶。在北洋軍閥的統領下,守陵人的地位名存實亡。

盜墓期間,蘇殿英實施戒嚴,掩人耳目,順利盜取的定東陵,随着一聲爆炸聲,慈禧太後的棺蓋也被打開。随行的匪兵無不被金碧輝煌的陵殿所吸引,大量掠奪,從金黃的天花到朱柱上的金龍,無一幸免。就這樣伴随着三十輛大車的進進出出,清朝的龍脈斷了。

為了盡快分贓,張殿英聯通海内外人士對盜來的珠寶進行私下交易。俗話說得好,人在做,天在看。最後,在青島警察廳偵探隊的搜捕中一代大盜,落網了。

“東陵大盜”孫殿英子女何在?唯一兒子成守墓人,兩句話道出緣由

事件消息一出,滿清嘩然,其中不乏旗人和遜清皇室。滿清的末代皇帝溥儀将此事告上蔣先生,要求嚴懲孫殿英。但因為溥儀隻是作為傀儡皇帝的存在,早被日本人控制,并沒有什麼話語權。

加上在軍事法庭上,孫殿英泰然自若的為自己行為“詭辯”地袒護:自己不像蔣先生一樣有革命的雄厚實力,自己沒有革命的槍杆子,隻好革死人的命,這樣做是為了推翻清朝的統治。孫殿英的做法實屬狡詐,但也看到了一絲民族革命的氣息。最後的審判也就不了了之。接下來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孫殿英逍遙在外。

當時孫殿英已率領軍隊到隴海線上與閻錫山、馮玉祥取得聯系,又在嵩山附近民軍中收撫了兩萬多人,深得閻、馮的器重。經孫殿英與閻錫山交涉,譚溫江亦被釋放。以後孫殿英不斷加官進祿,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

在抗日戰争時期,他和龐炳勳投敵組織新五軍。日本投降後,他又成為“曲線救國”的“忠臣”,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與人民解放軍為敵。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于被解放軍生擒,後死于戰犯收留所中。

“東陵大盜”孫殿英子女何在?唯一兒子成守墓人,兩句話道出緣由

它為世人留下來的解釋就是,慈禧對當時的老百姓和他的家族犯下滔天罪行,我挖掘他的陵墓也是理所應當,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

孫殿英的去世,對于他的兒子孫天義無疑有許多影響。自己在父親盜墓三年後降生于世,因為出生于軍閥之家,孫天義自幼就很少與父親交流,也因自己父親常年在外打仗,父子關系陌生,後來因為聽到衆人議論自己父親的盜墓醜事,對父親産生了不好的印象。

家境不錯的孫天義因為父親一事,自小就受盡了旁人的冷眼嘲諷。于是孫天義發憤圖強,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但是年少有為的孫天義不但沒有重蹈孫殿英的覆轍,他揮汗如雨,苦讀詩書。父親去世那年,孫天義已經是一名學術專家,曾在西安外國語學院擔任院長。

多少年春夏秋冬過去了,孫天義也變成了白發老人。後人對其父親的評價依舊褒貶不一,但後人對這位東陵大盜的唯一兒子,卻敬重有加。孫天義不僅沒有步入父親的歧途,反而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奉獻力量。

“東陵大盜”孫殿英子女何在?唯一兒子成守墓人,兩句話道出緣由

孫天義

在孫天義工作途中,路過軒轅黃帝的陵墓時,他産生了與父親有着天壤之别的動機——保護文物,守護文化根基。尤其是在他的父親去世以後,他将家裡收藏的古玩文物全部捐給國家,還舉辦過募捐活動,籌到的資金全部用作修繕皇陵。

孫天義的出生已經注定,這是他無法改變的。從小到大的生活讓他有很大的陰影,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和改變别人對自己的看法。

曾有人問他對父親盜墓的看法,孫天義卻說:自己守墓并不是真正為了為父親贖罪,他的父親在當時年代做的事情并沒有大錯。

從孫天義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多少是有袒護心理的。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反觀整個“東陵盜墓”的前因後果,孫殿英的做法,在客觀上是可以了解的。

一方面,旗人害死了孫殿英的父親,這對小時候的孫殿英影響極大,埋下了他心中對滿清厭惡的種子。孫殿英從小就有遊俠風範,到處闖蕩,結識了許多槍杆子。

“東陵大盜”孫殿英子女何在?唯一兒子成守墓人,兩句話道出緣由

另一方面,滿清對中國人民的封建統治是整個中華民族曆史倒退的行為。慈禧太後在任時期,清朝榨幹老百姓的财富,豐富自己的國庫,大量掠奪金銀财寶。慈禧的極端個人主義,推崇個人至上,從不考慮民生,隻為自己。

慈禧太後作為清朝唯一一個手裡掌有實權的人,她的心裡裝的不是天下的黎明百姓,而隻裝了自己。當時每年撥給海防軍事的銀子,大概有一億兩銀子,她為了自己的壽誕,為了自己過個好的晚年生活,私自偷挪了500多萬百兩白銀。

給自己建頤和園,作為自己的晚年修養生息的場所,隻看見了自己,卻看不見飽受戰亂的百姓。慈禧的做法所帶來了個人财富,在當時世人眼中是無比唾棄的。心中極度懷恨滿清統治的孫殿英挖了慈禧的墓,在當事人看來也是可以了解的。這也是為什麼後人對孫殿英的做法褒貶不一。

但是,革命總不能有背良心,犯法的革命是沒有底氣支撐的。一個人無論為了革命多麼努力,犯法就是犯法,沒由赦免一說。孫天義在父親去世後,将父親收藏的的奇珍異寶全部捐獻給國家。自己也成為了文物保護專家。

孫天義在當軒轅皇帝守墓人的時候,對曆史的尊敬,對文化的保護,讓世人對孫家的看法大有改觀。孫天義的為國奉獻精神值得後世所有人學習和推崇。唯有頂住社會輿論壓力,砥砺前行的人,才能實作涅槃重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