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朝飛蔽天不見日,若以萬布篩塵灰。

暮行齧地赤千頃,積疊數尺交相埋。

樹皮竹颠盡剝枯,況又草谷之根。"

——宋·王令《夢蝗》

對全世界來說,2020年算是"噩夢"開年。先有新冠橫空出世席卷全球,盡管我國通過上下齊心已經将病毒基本扼殺,但在全世界範圍内至今未得到全面控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還沒搞定,糧食危機再度加劇。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據聯合國釋出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統計,2019年有近6.9億人遭受饑餓,而這一資料在2020年年底時将再度增加1.3億人次,相當于全球有1/9的人口都處于饑餓狀态。為何糧食危機再度加劇?因為蝗災。

2020年開年,非洲爆發了幾十年未曾有過的罕見大規模蝗災,數以億計的蝗蟲鋪天蓋地襲來,尤其是東非上空,幾乎到達了遮雲避月的地步。的索馬裡、埃塞俄比亞和肯亞等非洲國家受到嚴重影響,西亞跟南亞也是以受到了牽連。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說到蝗災其實我國一點都不陌生,我國自古就是精耕細作的農耕模式,古代蝗災頻發,對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基本上古代那些大動亂時期,比如說東漢末年,比如說黃巢起義,都伴随着蝗災的身影。明朝的潰敗其實就有蝗災的推動作用,崇祯9年到崇祯15年,全國697個縣發生蝗災自南向北無一例外。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根據《中國救荒史》統計,大型的蝗災在秦漢時期大約是8.8年爆發一次,在兩宋期間爆發比較頻繁,是3.5年一次,元代由于官方不作為,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基本上1.6年就會爆發一次,真正的莊稼青黃不接,百姓食不果腹,明清時期大約為2.8年爆發一次較大規模的蝗災。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而《中國昆蟲學史》的資料顯示,在中國曆史上2600餘年間,共發生大型蝗災500多次。

中國曆史上蝗災爆發如此頻繁,那麼古人們是如何應對的呢?可别小看古人們的智慧,他們想出的這三個“土方法”已流傳千年。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一、政令結合,人力治蝗

在古代其實百姓面對蝗災時一般都不敢有大動作的,他們認為捕捉了蝗蟲會引起"蝗神"的不滿,蝗災會一直蔓延。但蝗災如果不除,糧食就全給糟蹋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上司者有所作為。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貞觀政要》記載,李世民為了讓百姓們除蝗,親自帶頭直接捉了一隻蝗蟲吃,是以唐朝時期民間還形成了吃蝗蟲的風俗;明成祖朱棣則是制定了《捕蝗令》:"令吏部行文各處有司,春出差人巡視境内,遇有蝗蟲初生,設法撲捕,務要盡絕。如是坐視緻使滋漫為患者罪之,若按二司官不行嚴督,所屬巡視打捕者,亦罪之。"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除了統治者的帶頭作用還不夠,還得頒布有效的防範措施,唐朝宰相姚崇就在人工撲打以及《論衡》中提到的挖大坑掩埋的方法之外,再創造了焚燒法,這是根據蝗蟲"蝗乃壁飛,夜必赴火"的特性量身打造的,不過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要注意防火事宜。

同時還需要"冬晴未經雨雪之時易尋,務必實力搜挖,并于挖盡處設一标志,以便交春尋看。春間看過無子,初夏仍當再看一次,以防遺漏。"也就是在土裡細細挖掘除蟲卵,這是一種很好地從源頭上滅蟲的方法。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二、 擴大水田面積

明朝政治家、科學家徐光啟所著的《除蝗疏》有雲:"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裡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于水旱也。"

說白了蝗蟲一般都爆發在幹旱地區,如果擴大水田面積,改旱田為水田,自然就能夠抑制蝗蟲的産生,同時蝗蟲在水田裡一般都喜歡依草而生,如果勤除草,蝗蟲幼蟲就沒有了繁殖的條件。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這就是他在《農政全書》中寫道:"陸田命縣于天,人力雖修,苟水旱不時,一年之功棄矣;水田之制由人力,可盡也,且蟲災之害又少于陸,水田既然,其利,與陸田不體也。"的依據。

古代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我國有三大土辦法,已流傳千年

三、 培養天敵

4、 蝗蟲有天敵嗎?當然有,那些鴨子啊,鵝啊,甚至青蛙癞蛤蟆等,都是吃蝗蟲的。水田能夠遏制一部分蝗蟲,在水田裡飼養鴨子跟鵝,又能吃掉一部分蝗蟲;再加上水田容易引來青蛙、蛤蟆等生物,再吃一部分蝗蟲,積少成多,蝗蟲不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