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

暮行啮地赤千顷,积叠数尺交相埋。

树皮竹颠尽剥枯,况又草谷之根。"

——宋·王令《梦蝗》

对全世界来说,2020年算是"噩梦"开年。先有新冠横空出世席卷全球,尽管我国通过上下齐心已经将病毒基本扼杀,但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未得到全面控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还没搞定,粮食危机再度加剧。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统计,2019年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年底时将再度增加1.3亿人次,相当于全球有1/9的人口都处于饥饿状态。为何粮食危机再度加剧?因为蝗灾。

2020年开年,非洲爆发了几十年未曾有过的罕见大规模蝗灾,数以亿计的蝗虫铺天盖地袭来,尤其是东非上空,几乎到达了遮云避月的地步。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受到严重影响,西亚跟南亚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说到蝗灾其实我国一点都不陌生,我国自古就是精耕细作的农耕模式,古代蝗灾频发,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基本上古代那些大动乱时期,比如说东汉末年,比如说黄巢起义,都伴随着蝗灾的身影。明朝的溃败其实就有蝗灾的推动作用,崇祯9年到崇祯15年,全国697个县发生蝗灾自南向北无一例外。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根据《中国救荒史》统计,大型的蝗灾在秦汉时期大约是8.8年爆发一次,在两宋期间爆发比较频繁,是3.5年一次,元代由于官方不作为,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基本上1.6年就会爆发一次,真正的庄稼青黄不接,百姓食不果腹,明清时期大约为2.8年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蝗灾。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而《中国昆虫学史》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历史上2600余年间,共发生大型蝗灾500多次。

中国历史上蝗灾爆发如此频繁,那么古人们是如何应对的呢?可别小看古人们的智慧,他们想出的这三个“土方法”已流传千年。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一、政令结合,人力治蝗

在古代其实百姓面对蝗灾时一般都不敢有大动作的,他们认为捕捉了蝗虫会引起"蝗神"的不满,蝗灾会一直蔓延。但蝗灾如果不除,粮食就全给糟蹋了,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者有所作为。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为了让百姓们除蝗,亲自带头直接捉了一只蝗虫吃,因此唐朝时期民间还形成了吃蝗虫的风俗;明成祖朱棣则是制定了《捕蝗令》:"令吏部行文各处有司,春出差人巡视境内,遇有蝗虫初生,设法扑捕,务要尽绝。如是坐视致使滋漫为患者罪之,若按二司官不行严督,所属巡视打捕者,亦罪之。"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除了统治者的带头作用还不够,还得颁布有效的防范措施,唐朝宰相姚崇就在人工扑打以及《论衡》中提到的挖大坑掩埋的方法之外,再创造了焚烧法,这是根据蝗虫"蝗乃壁飞,夜必赴火"的特性量身打造的,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防火事宜。

同时还需要"冬晴未经雨雪之时易寻,务必实力搜挖,并于挖尽处设一标志,以便交春寻看。春间看过无子,初夏仍当再看一次,以防遗漏。"也就是在土里细细挖掘除虫卵,这是一种很好地从源头上灭虫的方法。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二、 扩大水田面积

明朝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所著的《除蝗疏》有云:"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

说白了蝗虫一般都爆发在干旱地区,如果扩大水田面积,改旱田为水田,自然就能够抑制蝗虫的产生,同时蝗虫在水田里一般都喜欢依草而生,如果勤除草,蝗虫幼虫就没有了繁殖的条件。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这就是他在《农政全书》中写道:"陆田命县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一年之功弃矣;水田之制由人力,可尽也,且虫灾之害又少于陆,水田既然,其利,与陆田不体也。"的依据。

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三、 培养天敌

4、 蝗虫有天敌吗?当然有,那些鸭子啊,鹅啊,甚至青蛙癞蛤蟆等,都是吃蝗虫的。水田能够遏制一部分蝗虫,在水田里饲养鸭子跟鹅,又能吃掉一部分蝗虫;再加上水田容易引来青蛙、蛤蟆等生物,再吃一部分蝗虫,积少成多,蝗虫不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