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技術的原因,定陵的發掘痛失了哪些珍貴文物?

有一種痛叫做“定陵之痛”,有一種失叫“定陵之失”。

1958年,迄今為止中國唯一由國家有計劃挖掘的帝王陵墓。但這次唯一的開發卻給考古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定陵挖掘損失珍貴國寶無數,實乃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正因為這次的定陵的教訓太過慘痛,痛定思痛後中央才發出紅頭檔案,明令禁止挖掘帝王陵。

因為技術的原因,定陵的發掘痛失了哪些珍貴文物?

定陵是萬曆皇帝的安眠之所,但是在1958年有一批不速之客野蠻地闖去了皇陵之中,以考古之名行着強盜之事。雖在定陵中出土了3000多件的明代珍寶,其中金銀器有數百件,各種服飾品高達600件,乃定陵之得,但所失去的珍寶更讓我們所痛惜。細數那些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化作飛灰的一些國寶,永遠隻能存在于考古工作者的腦海中了。

一、珍貴如萬曆皇帝的龍袍

定陵中萬曆皇帝身穿的缂絲十二章龍袍,龍袍上所繡的精美絕倫的圖案,複雜的缂絲工藝,珍貴的材料,都堪稱是一件藝術品。可見當時手工藝的發達,制作這件龍袍,需多個紡織好手連續不斷織造10年才有這龍袍之精美,是無數匠人的心血。

因為技術的原因,定陵的發掘痛失了哪些珍貴文物?

卻因在挖掘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也沒有足夠的保護絲織品防氧化的技術,萬曆皇帝的龍袍如昙花一現般氧化,顔色發黑,殘破不全。

二、精美如69匹珍貴絲綢

從古到今,由于絲織品的儲存難度過大,所存現世的古代絲綢少之又少。而在萬曆皇帝的棺椁中竟發現多達69匹的獨立成卷的絲綢,而絲綢上的織物巧奪天工,技巧多樣。

因為技術的原因,定陵的發掘痛失了哪些珍貴文物?

更為難得的是其儲存完好,色彩絢麗,曆百年尤新。但,如同萬曆龍袍一般,昙花一現,從精品無雙變得如今的殘破不全。

三、罕見如金絲楠木棺椁

金絲楠木是稀有的木料,連古代達官顯貴争着搶着,打造成萬曆皇帝的棺椁竟全由金絲楠木打造,更何況還有着特殊的曆史價值,可見其珍貴程度。

可是,如此珍貴的棺椁,卻被當時的考古人員棄之不顧,如垃圾般被扔到水溝中,再不能修複,怎能不生唏噓。

四、悲劇如萬曆屍身

對于萬曆皇帝來說,最悲哀的不是被打擾死後安眠,甚至連全屍都不能保全。由于當時處于WG時期,打着掃除封建殘餘的名号,把萬曆皇帝的屍身一把火焚得幹幹淨淨,連陪葬的兩位的皇後也未能幸免。掘人墳墓,辱人屍骨,這不僅是技術原因,更是思想原因。

因為技術的原因,定陵的發掘痛失了哪些珍貴文物?

所有的考古出發點都應是搶救性挖掘,而非主動性挖掘。沒有受到盜墓的人為損壞,就不應該主動去開挖,一如秦始皇陵仍保持完好。而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中,出于明面上的學術動機或是背地裡的窺私欲,好奇心沒有限制,技術沒有成熟,帶着輕率的态度去面對莊嚴的考古,才有了不可挽回的定陵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