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窮人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古人:想法太天真

“既見君子,錫我百朋”——《詩經·小雅·菁菁者莪》

漢字中,如财、貸、貧、資、赈、賜、賄、賂……等有關錢财的字,在字的結構中,一般都會含有一個貝,這都跟最早的貨币“貝殼”有關。距今4000年以前,就已經有貨币了,最早出現的貨币就是“天然海貝”。到了商朝、周朝時期,貝殼依舊是重要的等價交換物。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窮人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古人:想法太天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圓錢的使用率開始變高,再到後來出現了黃金、铢錢、白銀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掉了6國,成為天下唯一的皇帝,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主要的貨币變成了黃金,其次是銅錢,而貝殼和珠玉不再是貨币,隻能做一種器飾。

其實在黃金、銅錢、交子成為了主要的通用貨币以後,貝殼貨币也沒有真正滅絕,就在清朝的時候,依舊有人用貝殼作為貨币。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窮人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古人:想法太天真

那麼為什麼人類在一開始要選用個貝殼做通用貨币,而不是其他物品?這首先還得從貝殼的文化含義來了解,貝殼貨币出現在母系社會。而貝殼的結構是堅硬的外殼裡面保護着柔軟的内部結構,這其實也象征着繁殖,在母系社會時代,貝殼是一種圖騰。在中國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出土的陶器上面,我們都能看到貝殼的花紋。

縱觀國内外,不難發現,不僅中國人曾經對貝殼崇拜,在非洲的原始部落中,印第安人也将貝殼視為财富的象征,到了後來,随着時代的更替,有了其他的貨币以後,他們便選擇将貝殼作為自己的頭飾,或者身上的飾品。而貝殼本身就是一種有各種花紋,以及有光澤的物品,還堅硬耐用。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窮人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古人:想法太天真

那麼有人會想,既然古時候貝殼是貨币,為什麼不去多撿一點貨币,讓自己變成一個有錢人,或者大家都去撿,這樣想的話就太天真了。并非所有的學生都是學霸,也不是所有的鳥都能叫鳳凰……是以,也不是所有的貝殼都能成為貨币。

貝殼要想成為貨币,就得經過加工,成為“朋”,隻有成為朋的貨币才能在市場上流通,不然就算再美的貝殼也隻能是裝飾品。變成朋也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些朋一般掌握在有權勢的人手中,就像非洲的血鑽一樣。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窮人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古人:想法太天真

貝殼一般隻有在海邊才有,内陸地區根本就沒有貝殼能看見,而在古代,交通閉塞,很多地方都是窮山惡水,那些人隻能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或者到市場上,将自己捕獵或者種植好的食品賣掉,才能換得貝殼。他們不知道該去哪裡找貝殼,也很少有人會選擇放棄土地,跋山涉水去外地。

另個方面,居民就算居住的離海邊很近,也不能随便撿貝殼。每一片領地都有有權有勢的人,這些人是管理者,他們會組織民工一起下海撈貝殼,然後再進行加工。就算有人自己撈了貝殼,也無法将貝殼變成貨币。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窮人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古人:想法太天真

貝殼要想變成貨币,還需要經過加工和打磨,最重要的是要将這些貝殼穿孔,貝殼堅硬的外殼,其實那麼容易穿孔的,與其耗費力氣給一個貝殼穿孔,還不如幹點活養活自己。穿孔對那些有權勢的人則不是問題了。

在商朝時代“朋”是貝币的基本機關,5枚貝殼串成一串,兩串為一朋。并且後來的貝币中出現了骨貝、石貝、陶貝、玉貝……等,也就是說,用骨頭、石頭、陶瓷、玉等物質,做成貝殼形狀,而不是用海邊的貝殼,但是這些貝殼真正難以做到的是,需要打磨還需要打孔,甚至在這些貝殼上還得經過特殊的處理,才能變成真正的貝殼。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窮人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古人:想法太天真

西漢的《史記》以及《鹽鐵論》中就有大量的關于貝币的記載,在1975年發掘的夏朝時期的古墓中,還發現了天然海貝、骨貝、玉貝,一共12枚。随着時代的發展。後面出現的貝币中類也越來越多,發展到今天,則是可以脫離紙币和金銀,直接用手機支付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