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是奶奶,哥哥是溥儀,光緒是大伯,他卻低調教書,活到了2015年

偉大的哲學家尼采曾在《世界的智慧》中寫“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從半山上看,世界顯得最美。”

末代皇子溥任便是如此一個願意停在半山腰的人;便是如此一個有與世界相處智慧的人;便是如此一個謹言慎行識時務識大體的人。

他生于皇親貴胄之家,身份顯赫,溥任的奶奶是慈禧,末代皇帝溥儀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光緒帝是他的大伯。溥任生來就站在最靠近權力的地方,明明是最有機會追名逐利翻雲覆雨的人,可他為什麼最後選擇了教書育人,一生低調直至身死?

慈禧是奶奶,哥哥是溥儀,光緒是大伯,他卻低調教書,活到了2015年

身世顯赫:生于王朝落敗眼見樓塌樓倒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書中,老藝人蘇昆生放聲悲歌,盡情發抒:“俺曾見,金陵玉樹莺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溥任便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

1918年九月,在北京什刹海北岸的攝政王府,溥任呱呱墜地。當時清王朝正處于衰敗之際,溥任眼見皇室沒落,身曆沉重曆史。他一雙眼看透了太多,見證了太多。

溥任曆經了清王朝的潦倒覆滅;曆經了清政府的回光返照;曆經了僞滿洲的虛張聲勢。

他深知曆史長河奔湧向前,時代大勢浩浩蕩蕩不可逆轉,是以溥任從未想過,去追逐什麼改變什麼,他能做的隻有改變自己。

溥任一生安分守己老實本分平和樸素。他根據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诏書,将自己顯赫的愛新覺羅改姓為普通的金姓,為自己取名金友之。

慈禧是奶奶,哥哥是溥儀,光緒是大伯,他卻低調教書,活到了2015年

“友之”便是溥任一生象征,他識時務明大體,友善待人友善待己。“不要人誇顔色好,要留清白在人間”醉心教育:一生不舍愛與善良

劉禹錫在《烏衣巷》中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朗朗上口廣為傳唱。溥任是一隻堂前燕,這麼一飛便是一生。他甘願平凡不懼普通,心甘情願的做着一個尋常百姓。

溥任的看似不起眼的家庭飛出過兩位皇帝——光緒帝載湉和末代皇帝溥儀。當年溥儀到東北僞滿洲複辟時,也曾邀請他的弟弟溥任與他一起“執政複辟”。溥任委婉拒絕,他雖是從小受封建教育,但是卻思想開化通情達理。在大是大非面前願意端正态度堅定本心。

溥任的父親是攝政王載沣,他的父親一度權傾朝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是在辛亥革命後一切都物是人非,父親卸任,皇室名存實亡。他們的日子一度過得清苦貧困,父親年歲漸老,一大家子老老少少的生計都壓在溥任身上。日後回憶起來,溥任仍感慨這是他一生中的至暗時刻。

慈禧是奶奶,哥哥是溥儀,光緒是大伯,他卻低調教書,活到了2015年

後來,家中一切安頓下來,已至而立之年的溥任做了一個讓人始料未及的決定——他在獲得父親載沣的贊同後,變賣了家中收藏已久的皇室珍寶,創辦北京竟業國小。

位址選在親王王府的老房子,房子破舊,荒草叢生,條件惡劣,但是溥任毫不在意,并不刻意修剪,讓其自由生長。他全心全意撲在教育上,其它的一切與他而言便都是浮雲一片。

溥任親自擔任校長兼教師,其父載沣擔任學校董事長,又力邀他的妹妹和其他幾位教師,一起投入竟業國小的教育事業。在他的用心經營下,學校辦的風生水起,學生數量一度高達三百多人。

慈禧是奶奶,哥哥是溥儀,光緒是大伯,他卻低調教書,活到了2015年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溥任深明大義主動請示上級将竟業國小交歸國有。讓北京竟業國小成為了一所公辦學校。因為他深知将學校教育公有化才是對學生們老師們最好的選擇。

竟業國小是他一生奮鬥的心血,他完全可以把他作為私有财産。但是他眼光長遠,他看見了更遠的未來。為了學生們,他願意成為一名普普通通卻光榮的人民教師。

慈禧是奶奶,哥哥是溥儀,光緒是大伯,他卻低調教書,活到了2015年

溥任堅守崗位,直至退休,一直安分守己,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勉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溥任用明智的選擇,樸實的品質以及勤勉努力安分守己心懷感恩與善意的一生,展現出了真正的貴族品格。真正的貴族品格從不在于奢侈華貴鋪張浪費的生活,而是在于一顆飽含對人民群衆愛意與奉獻的心。安享晚年:著書立說醉心公益

退休後的溥任本可以選擇過無憂無慮的生活安享晚年,在家中逗鳥養魚頤養天年,享受恬淡閑适的天倫之樂。

可他并沒有這麼做,反而是馬不停蹄的投身于史學研究。溥任夜以繼日的著書立說醉心研究,他本就是王室中人,所編撰的清朝史學著作便更具權威和說服力,是以廣受好評。

晚年的溥任筆耕不辍發表了多部著作——《晚清皇子生活與讀書習武》《納蘭性德與〈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飲食醫療偏見》《醇親王府回憶》等文,還整理了其父載沣的《使德日記》等。

同時他也甘于清貧一生樸素,但卻熱心公益,對祖國一片赤城,捐錢捐物從不吝啬。溥任曾多次向國家捐贈各類家中收藏的價值連城的皇室珍寶。包括多位皇帝的真迹和各種珍寶擺件、名人字畫、古書典籍

慈禧是奶奶,哥哥是溥儀,光緒是大伯,他卻低調教書,活到了2015年

在資助公益上,溥任更是毫無保留不遺餘力,他多次向希望工程、災區人民和民族中國小捐款捐物。溥任心系群衆和滿漢民族團結友好,對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溥任一生活了九十七載年華,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甘受貧窮,識時務明大德。他用自己起起伏伏的一生诠釋了一個真正的貴族的模樣。用一顆飽含赤誠與愛意的心,奉獻自己奉獻人民,熱愛國家深明大義。

他是真正的皇室貴胄,有貴族風骨,給億萬看輕末代王朝的滿清貴族的人一份完美的答卷。溥任用他的奉獻、真心與深明大義,滌蕩了人們對清皇朝末期曆史的一絲絲鄙夷。

他是無數所謂“皇室後裔”的立身範例,也是無數一體同源的華夏兒女的優秀代表。就像曆史學家賈英華說,金友之的葬禮是對中國皇朝曆史的告别。“他的過世就像一個句号,”賈英華說。“他是溥儀最後的一個弟弟,是以一個時代終結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