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中華文化五千年,其中一句俗語叫虎父無犬子。中國哪一次改朝換代不都伴随着起義,革命,自此不乏有優秀的晚輩,主動扛起父輩的旗幟,完成父輩未完成的英雄大業!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清鹹豐元年至同治三年,雖說還是在清政府統治下,但是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加之外國侵略者為了得到更豐富的資産,紛紛向中國伸出魔爪。使得百姓民不聊生。

為了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洪秀全等人發起了震驚世人的名為“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卻并未将中國人民拯救于水火之中。清政府被迫變得更加恥辱,再未挺起腰闆。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太平天國起義雖以失敗告終,但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起義當中也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民族英雄,農民階級革命的局限性無非幾點,個人了解不同,局限性也是可以改變的。就比如這一對父子。

父親叫陳桂新,廣東人。當年在廣東為了民族大義,帶着自己滿腔熱血加入了太平天國運動,陳桂新年輕時不過是個小木匠,卻在太平軍中大顯身手,英勇無敵,讓楊秀清發現了這個可造之材,為了提拔和錘煉他,讓他給自己當貼身侍衛。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值得一提的是,他第一次立功,就是靠他靈巧的木匠活。在武昌和清兵打仗之時,陳桂新用自己的一手好活迅速造出了一座浮橋,讓太平軍大敗清軍。那時候太平天國風頭正盛,一路雄赳赳氣昂昂,殺得順風順水,最後竟也建國立都,打了清政府個措手不及。

盛極必衰是我們亘古不變的道理。也就是如此轟轟烈烈順風順水的農民起義,小農階層的局限性就在最鼎盛時刻顯露了出來,本來形勢大好的起義被太平天國高層自己的崩盤搞了個措手不及。此時楊秀清的死,導緻楊秀清的手下樹倒猢狲散,該跑的跑,該逃命逃命。陳桂新也沒躲過此劫。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中國近代尤其是當時,東南沿海的人為了保命,都選擇了遠渡重洋往海外逃命,陳桂新更是順應大流把香港作為跳闆,最後跳到了達特立尼達島。在香港,他做了一段時間的豬仔,賣身的日子确實不好過,才又到了達特立尼達島。這個在西印度群島屬于英國不起眼的小島上。

一個人在島上能生存下去就實屬不易,何談生活呢。為了生計,陳桂新做過一段時間的剃頭手藝人,剛好果腹罷了。不得不說,陳桂新是幸運的,島上一個華人富商讓他轉了運。這個富商不但十分器重他,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這個小丫頭比陳桂新小了整整20歲!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結婚之後不久,他就有了自己的兒子叫陳友仁。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就是落葉歸根,陳桂新對太平天國運動和國内形勢始終無法忘懷,他更是把這種情節也牢牢地種在了兒子陳友仁的心裡。

陳友仁謹記父親的教誨,從小努力讀書,刻苦學習,成為了特立尼達島第一位華人律師。陳友仁事業有成,家大業大,幸福美滿。但是這些都無法滿足他心頭更高的志願。他想實作他内心一直念念不忘的抱負。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陳友仁心中精忠報國之火熊熊燃燒,他當時正在倫敦度假,就和友人伍連德博士一拍即合,陳友仁立即放棄一切,趕赴心心念念的祖國,支援祖國的革命事業。可是他确是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的。一心就隻有父親那落葉歸根的願望,就這樣被陳友仁實作了。

陳友仁不辭辛苦投身于中國革命并大展拳腳,就任于英文《京報》的總編輯,還做過孫中山先生的外事顧問和英文秘書,憑借自己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了外交部長。

而陳友仁也是我國近代最牛的外交官,在任期間,他憑借自己出色的英文口才,不費一兵一卒,輕松讓英國列強主動歸還了我國九江、漢口兩個城市。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如果隻有抱負和努力就能得到如今的成績,怕是不太可能。陳友仁任職期間,被稱為鐵腕外交家,可見他的鐵血手腕!這更打臉了清政府,襯出清政府的無能和昏庸。在後來日本大舉侵華時,陳友仁愛過情懷不減,在香港做起抗日的工作。

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順,香港淪陷後陳友仁還是成為日本人的階下囚,并被軟禁在上海,日本人屢次逼迫陳友仁為日本人賣命,讓他做賣國賊。陳友仁堅決不從。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外交官,一句中文不會,卻輕松為我國收回兩座城

1944年,陳友仁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以他的父親為榜樣,為中國革命事業,推進中國近代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陳桂新和陳友仁這對父子倆隻是近代革命烈士的縮影。我們看到了在那個改朝換代,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人對祖國的牽挂和無私奉獻,和對祖國的忠誠,都值得我們銘記于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