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老人拿出1100萬法币的欠條,經核實為真,最終如何處理的?

海嶽尚可傾,口諾終不移。——《唐詩紀事》

詩仙李白曾雲,大海可以幹枯,山巒可以倒塌,但是許下的諾言卻始終不可改變。信守諾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值得被信賴的标準。古往今來,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信守承諾的人都能獲得更多的機會發展自我,進而成就自我。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誠信是為人之本,是立足之本,甚至是競争之本。

山西老人拿出1100萬法币的欠條,經核實為真,最終如何處理的?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國内還是國外,誠信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為人誠信者則被人大贊,甚至成為流芳百世的榜樣,為人失信者則被人恥笑,淪為千古罪人也不足為奇。懂得誠信的人也知感恩,不論時間流逝多久,也會信守諾言,說一不二。正如山西老農拿着1100萬元法币的欠條來找國家履行承諾一樣,我們沒有急于否認,而是查明真相後實作了國之風範,一諾千金。

山西老人拿出1100萬法币的欠條,經核實為真,最終如何處理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侵略者便逐漸強勢入侵我國,中華大地也開啟了全民抗戰的緊急狀态。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團結一心起來,頑強對抗侵略者。國家拉響了警報,國破則山河不複存在,在第一時間,國家便組織了軍隊奔赴前線浴血奮戰,補給力量也在源源不斷的輸送給一線。然而,我們面對的敵人實在強大,在裝備精良的他們面前,我們卻隻有小米加步槍,軍備力量的懸殊也使得抗日戰争持續十幾年。那是一段艱難的時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家也十分貧窮,沒有精良的軍事裝備,連後勤補給也一度變得異常的艱難,全國的糧食都十分緊缺,奔赴前線的熱血男兒連飯都吃不飽。

山西老人拿出1100萬法币的欠條,經核實為真,最終如何處理的?

但是中華民族之魂豈是那麼輕易被打倒?沒有糧食就吃果蔬充饑,沒有果蔬了就嚼樹根,穿的是打滿更新檔的衣服,随便用茅草鋪墊一下便能入睡。在這樣的行軍條件下,我國的戰士們一堅持就是十幾年。在面對強大的敵人面前,硬剛不是首選之舉,加之我國幅員遼闊的地理特征,是以當時的一大作戰政策便是進行遊擊戰來打擊對方。遊擊戰大多在農村實行,不管是人員還是物資都需要當地人民的努力配合。當時的一大問題便是物資和糧草的輸送,當後勤補給輸送不進根據地的時候,八路軍隻得向當地百姓借糧了。

山西老人拿出1100萬法币的欠條,經核實為真,最終如何處理的?

即便大多數人支援革命事業,但苦于他們也是窮苦人家,家中根本沒有多餘的存糧,自己的溫飽都成了問題。是以八路軍也一般隻會向那些生活富足的人家借糧,也正是如此,才勉強保證了八路軍的抗戰需求。當時八路軍行軍至山西之時,由于後勤補給道路被敵人切斷,是以當時八路軍的長官隻得向百姓借糧。當時這位山西老農的祖輩在此地是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家中餘糧富足。軍隊長官說明來意後,老農的祖輩很是高興,他也可以為國家做出一點貢獻了,當即便說要把糧食捐給國家,但是被長官拒絕了。長官表示八路軍行軍紀律嚴明,有着優良的作風,保家衛國是職責所在,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是準則,向百姓借糧一定會打下欠條,日後可憑欠條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山西老人拿出1100萬法币的欠條,經核實為真,最終如何處理的?

老農的祖輩也沒當作一回事,隻當是贈與八路軍。随後抗戰勝利以後,他的祖輩也沒再提起此事,直到到了老農這一輩,家中昔日富裕的光景早已不在,而是窮困潦倒。到了80年代時期,老人走投無路之下,便想到這張曆史感十足的欠條,他也不确定此欠條是否還能生效,不過他還是願意一試。拿着1100萬法币欠條的老農也不知道上哪兒找人,于是便來到了當地有關部門,于是便有了此事。當時的從業人員雖然驚奇,但并沒有覺得老農是前來故意訛錢的,反而他們仔細看了欠條,并請來專家辨認,一番調查下來得出真相,這張欠條是真。随後便将這筆錢結合了當時的匯率打給了老農,差不多八萬元,老農也感激涕零,感歎祖國的信守諾言。

結語

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轟動,人們感歎八路軍的英勇頑強,感恩那個時期的每一個人的付出,也感歎祖國的一諾千金,即便年久但也沒有失信于人。國家為全國人民做了良好的示範,我國是以誠信為本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