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3日,賀龍師長率領八路軍第120師8200餘人過黃河出征山西。根據軍委的戰略規劃,訓示賀龍第120師開赴晉西北管涔山地區,并向大同、綏遠遊擊;林彪第115師轉入恒山山脈南段,并逐漸南移,展開于太行、太嶽山脈中;劉伯承第129師向黃河邊集結,于适當時候進入晉西呂梁山脈,獨立自主,放手發展。

接到八路軍總部轉發的訓示後,賀龍與關向應、蕭克等師首長進行了商議,決定師主力開赴晉西北,監視從大同、雁北方向南下的日軍,伺機打擊敵人。為掌握主動,除王震率359旅717團暫受八路軍總部調遣外,将全師剩下的兵力分成兩部行動:由358旅716團團長宋時輪率領一個900餘人的支隊,深入雁北後方敵占區去打遊擊,遲滞日軍向神池、甯武方向的進攻;師主力分别前往朔縣、甯武地區牽制日軍,尋機殲敵。
就在第120師主力向晉西北展開之時,第二戰區組織的忻口會戰打響,山西局勢極度緊張。奉八路軍總部指令,賀龍将手上的全部人馬撒開,沿雁門關至忻口、繁峙至忻口的兩條線路上主動出擊,截斷日軍運輸線,配合忻口正面友軍作戰。
宋時輪支隊北上後,由賀炳炎繼任358旅716團團長,與政委廖漢生奉命帶2個營去雁門關襲擊日軍交通線。賀炳炎9歲時投到武當山清道長門下學習淩霄劍法,後改學玄虛刀法,因而練就了一身好刀術。他16歲在湘鄂邊加入賀龍上司的紅4軍,作戰英勇,多次負傷,從戰士升到了師長。
在紅二、六軍團北上長征途中,身為紅5師師長的賀炳炎率部隊為全軍開路。經過瓦屋塘惡戰,賀炳炎平生第6次負傷,右臂被炮彈炸成粉碎性骨折。因戰事緊急,醫生隻能用一把伐木頭的舊鋸子消毒後給他截肢。賀炳炎不打嗎啡,嘴咬毛巾硬挺,經受了3個小時地獄般的手術,讓旁邊的醫護人員敬佩不已。賀龍親自來看望賀炳炎,并收藏了兩塊從賀炳炎胳膊上鋸下來的碎骨。這成為了後來賀龍給部隊作戰鬥動員的生動教材:“看,這就是鐵漢賀炳炎的骨頭!”
賀炳炎和廖漢生率部進至雁門關後,勘察了地形,決定在關南側黑石頭溝公路西側高地設伏。10月18日,716團伏擊了一支由北向南開進的滿載兵員、彈藥的日軍車隊。經過激烈戰鬥,擊毀汽車20餘輛,消滅日軍約300人。由于另一路日軍恰巧趕到,716團遂主動撤出了戰鬥。兩天後,賀炳炎和廖漢生率716團于同一地區切斷公路,并進占了雁門關。10月21日,716團又伏擊了一支由百餘輛汽車組成的日軍車隊。因日軍這次有了準備,防守嚴密,又有5架飛機支援作戰,716團久攻不下,雙方陷入拉鋸戰。在殺傷一部敵人後,716團适時撤出了戰鬥。
賀炳炎、廖漢生指揮716團在雁門關以南的兩次伏擊戰,共殲滅日軍500餘人,擊毀汽車20餘輛,一度切斷了日軍由大同經雁門關至忻口的後方補給線。戰鬥中賀炳炎獨臂上陣,揮刀沖殺,并手刃日軍一名,不愧為猛将風采。該部的出色表現受到了第120師和八路軍總部的嘉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發來了嘉獎令。在2005年拍攝的電影《太行山上》中,梁家輝飾演賀炳炎,手揮骷髅大刀左劈右砍,日軍是沾着死碰着亡,那叫一個威風!對此梁家輝非常自豪,對來采訪的記者說:“我演的是八路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