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動“土木堡之變”的于謙是大功臣,英宗複辟後,他因何被權奸誣陷處死?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公元1457年,石亨、曹吉祥等人擁立朱祁鎮複位,随即下令将于謙、大學士王文等人抓入大獄。石亨、徐有貞等人誣告于謙有意更立東宮,企圖另立襄王的兒子做太子,随後于謙被定為謀反罪,處以極刑。那麼為何于謙被權奸誣陷而處死呢?

一、得罪了石亨、張軏等人

在北京保衛戰之時,于謙和石亨、張軏等人是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正是在衆人的努力下,才保住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江山。事實上,石亨原本是個打敗仗的将軍,正是因為于謙的舉薦,才再次掌握兵權,之是以石亨能建功立業,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于謙的幫助。

隻是有些人隻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在北京保衛戰後,石亨升官進爵,其野心也愈發膨脹。原本于謙是石亨的上司,石亨在心裡還是很感激于謙的,是以石亨推薦于謙的兒子到都督府為官,于謙卻嚴詞拒絕了石亨的好意。

發動“土木堡之變”的于謙是大功臣,英宗複辟後,他因何被權奸誣陷處死?

于謙對皇帝道:“現在國家多事之際,臣的兒子從大義上講,不能隻顧私情,石亨身居高位,沒有看到他保舉什麼為國之士,反而推薦臣的兒子,對此我不能接受,也不能讓兒子冒領功名。”

對此,石亨很不爽,他本是好意推薦,卻弄了一鼻子灰,于是石亨便記恨上了于謙。如果石亨真是個心胸寬廣的将領,或許會一笑置之,但石亨恰巧是個心地狹隘之輩,這就給于謙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大公無私的于謙,不僅得罪了石亨,也得罪了張軏。一次,張軏在征讨苗人的行動中犯了軍規,被于謙上疏彈劾,是以張軏對于謙也心生怨恨。有意無意間,于謙得罪了那幾個複辟集團的主謀人員,等到朱祁鎮複辟後,于謙必定會遭受報複。

二、權力過大,威望甚高

土木堡之變後,明軍精銳部隊全部淪陷,京城周圍隻剩下不到十萬的普通士兵,面對瓦剌大兵壓境,是于謙站主動了出來,承擔了守衛京城的重任。在那一刻,于謙是大明最有權勢的人,于謙升任兵部尚書,節制全國兵馬。

原本兵部隻是作戰計劃的制定者,隻擁有調兵權,沒有統兵權,五軍都督府才是最重要的軍事部門,但此時所有的權力集中在于謙一人身上,所有的指令全部由于謙一人釋出。

發動“土木堡之變”的于謙是大功臣,英宗複辟後,他因何被權奸誣陷處死?

史料記載“當軍馬倥偬,變在俄頃,謙目視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機宜。僚吏受成,相顧駭服。号令明審,雖勳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請旨切責。片紙行萬裡外,靡不惕息。其才略開敏,精神周至,一時無與比。至性過人,憂國忘身。”

大多的軍事指令,全部是于謙親口說出,屬下馬上記錄,将領們根本不用多操心,隻需要執行就可以了,小紙片大小的指令,即刻就可以傳到萬裡之外。于謙才思靈活、精力旺盛,是不世出的奇才。

從北京保衛戰之後,五軍都督府淪為閑職,兵權回到了兵部,而且于謙還設定了十二團營,增強了京城的保衛力量,可見當時于謙的權力有多大。于謙有着令人眼紅的權力,卻是個忠心愛國、不徇私情的好官。

是以于公于私,複辟集團都要鏟除于謙這個敵人,或許在此之前于謙已經有所覺悟,他的死可能無法避免。

發動“土木堡之變”的于謙是大功臣,英宗複辟後,他因何被權奸誣陷處死?

三、特立獨行

于謙有着為國為民的抱負,也從來不徇私情,從道義上講,于謙是高尚的、無私的,但這樣的于謙也很難融入錯綜複雜的官場。于謙不會不通權謀,隻是于謙對善惡的标準看得太清楚,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于謙的特立獨行,短時間内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時間一長,很容易成為衆矢之的。

史料記載“用一人,必密訪謙。謙具實對,無所隐,不避嫌怨。由是諸不任職者皆怨,而用弗如謙者,亦往往嫉之。比寇初退,都禦史羅通即劾謙上功簿不實。禦史顧躭言謙太專,請六部大事同内閣奏行。”

景泰帝朱祁钰對于謙深信不疑,凡是人事任免,都是先過問于謙,于謙總是公正地評析,從來不帶主觀意見,這樣做的後果也很嚴重,很多無法上任的官員對于謙怨恨至極。瓦剌剛剛撤軍,都禦史羅通就彈劾于謙專斷獨行,當然了,彈劾于謙的必定不會隻有一人,好在朱祁钰非常信任于謙,對這些彈劾奏章不太在意。

發動“土木堡之變”的于謙是大功臣,英宗複辟後,他因何被權奸誣陷處死?

我們反觀張居正,張居正是大明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他的做法明顯和于謙不同,張居正上位全是通過權謀詭計。張居正改革雖說變動巨大,但張居正也給官員留下了不少餘地,是以他的改革才得以成功。

隻有融入對方,才能改變對方。在戰時,于謙的作用恰到好處,他挽救了國家的命運,而到了和平歲月,于謙明顯十分厭惡那些阿谀奉承之輩,他無法融入複雜的官場,也造成了他最後的悲劇。

四、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祁鎮從瓦剌回來之後,就已經是個潛在的威脅,不論朱祁钰對他的哥哥好與壞,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朱祁钰把哥哥關進南宮,不僅派人監視,還經常讓他哥哥缺衣少穿,朱祁钰的做法可以讓人了解,他既怕哥哥奪取他的皇位,卻又不敢背負弑兄的惡名。

如果把朱祁钰的位置,換成李世民來坐,想來李世民絕對不允許這眼皮子底下的威脅,必定會找個理由幹掉朱祁鎮,隻有朱祁鎮死了,他的皇位才能穩固。

于謙是朱祁钰提拔的,也可以說是朱祁钰最信任的重臣,除此之外,于謙還是個不肯妥協的忠臣。是以,于謙對複辟的朱祁鎮沒有絲毫用處,從常理上說,那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隻有廢掉于謙,這朱祁鎮的天下才算是重新開始。

發動“土木堡之變”的于謙是大功臣,英宗複辟後,他因何被權奸誣陷處死?

就算石亨、曹吉祥、徐有貞跟于謙沒有仇,在朱祁鎮複辟之後,于謙的官路也走到了盡頭,就算不被殺,也會落得個丢官罷職的下場。

綜上所述,于謙不是完人,這世上也不會存在完人,但在于謙身上,我們看到了不屈、忠勇和頑強,這一切足以讓他傲立史冊,為萬世所敬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