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諸位閣友,歡迎入閣小憩!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第三場,龍洋為我們帶來了“燃”的話題。

第一題,來自岑參的一首詩,光看這些文字就非常燃。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火山雲歌送别

唐·岑參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

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裡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随塞雨回。

缭繞斜吞鐵關樹,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随馬去。

岑參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正因為曾經親臨邊塞,他的送别詩總是充滿了邊塞的異域風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都是明證。

而這首詩裡的火山,正是大名鼎鼎的火焰山,在今天新疆吐魯番盆地的北部,由紅砂岩構成,在夏季烈日的照耀下,熠熠發光,猶如陣陣烈焰升騰。

而那“火燒雲”的奇異景象,與這火焰山遙相呼應,更令人驚愕于大自然的神奇。

另外,看這首詩的前四句,是不是有點崔颢《黃鶴樓》的味道呢?

是以,答案應該選A——“火雲”是赤色雲的意思。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岑參繼續來給我們出第二道題,出自剛才提到過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後,岑參導演的鏡頭,從全景的視角,跟随着一片飄落的雪花,慢慢轉入了軍旅生活中的微觀視角。

雪花透過軍營中的珠簾,打濕了厚重的帳幕,散發着陣陣寒意。

在這樣的天氣裡,連狐皮做成的名貴大衣都難以保暖,連錦緞縫制的禦寒被褥都顯得無比單薄。

原本勇武彪悍的将軍,此時卻因為手已凍僵,弓已凍硬,再也難以彎弓搭箭;鎮守邊疆的都護們,更是無法穿上那冰冷刺骨的铠甲。

是以,這道題的答案是A——角弓就是兩端用獸角裝飾的硬弓,跟音樂沒有什麼關系。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這是蘇東坡那首著名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前邊既然有句話叫做“寒食後”,是以答案是A:清明節。

為什麼看到寒食後就說答案是清明節呢?

其實,現在的清明節,是古代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日的合并。

具體說到寒食節,是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所謂寒食,是說這一天最重要的風俗就是禁煙火,是以隻能吃冷飯,寒食之名由此而來,據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被燒死的介子推。

既然禁煙火,就要把原有的火全部熄滅。寒食過後,再生新的火。且将新火試新茶中的“新火”便是此意。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以前看電視劇,軍中的士兵們互稱袍澤,表示患難與共的兄弟。

直到讀過詩經,才恍然大悟袍澤之意: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從前兩句也可以看出,修整的都是兵器。是以這裡的修我甲兵,甲指铠甲,兵指兵器,答案選B:兵器。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來看這道創意知識題,挺有意思的。

線索A: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無疑描繪的是冬季,應該是冬奧的項目吧?

線索B: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這是王維的《終南山》,應該是跟山有關。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其實就算不熟悉《終南山》,看這句中又是中峰,又是衆壑,也大概能猜到比賽場地的特點了。

線索C和線索D都是蘇轼的詩,已經非常形象了,答案自然是滑雪。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又是猜奧運項目的一題。

線索A,說的是快。

線索B,說的是體型優美,咱們就别往相撲上聯想了。

線索C說得很明白,它在水中進行。

線索D,把蝶泳和蛙泳巧妙地融進了詩句中。

答案:遊泳。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三場:激情燃燒

這兩道題,我們看到了于謙的兩首詠物詩——《石灰吟》和《詠煤炭》。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彜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千萬别問于謙不和郭德綱一起說相聲,什麼時候改寫詩了。此于謙非彼于謙也。

寫詩的于謙,可是明朝時的民族英雄。《明史》稱其忠心義烈,與日月争光。

令我更加印象深刻的是,當年明月在寫《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做過一個人物排行榜,他把于謙排在了第二名。評定的标準有兩項:品行、才能。

于是,朱元璋也好,張居正也罷,統統排在了于謙後邊。

當年明月說于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這樣的于謙本應排在第一,但很遺憾,他的稱呼隻是“英雄”。

在于謙之後,另一位高人橫空出世,英雄的稱呼已經不适用于他了,人們稱之為“聖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