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拆遷戶一口氣購買兩輛自主SUV,汽車“國潮”湧動

2021年,朱峰一口氣購置了兩輛自主品牌SUV,這讓一些朋友感到了不解。他的朋友直言:“朱峰明明買得起奔馳寶馬,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個國産車?”

90後拆遷戶一口氣購買兩輛自主SUV,汽車“國潮”湧動

家中拆遷得到賠償款,加上在股市搏殺,90後朱峰早早就脫離了“靠工資吃飯”的狀态。2021年初,2張滬牌額度接連到手,“本本族”朱峰将買車提上日程。他告訴第一财經記者:“一開始我還是想看看奔馳寶馬奧迪,還有雷克薩斯什麼的,但說實話,除了品牌,我并沒有覺得這些車有多好。”

過去,豪華品牌、合資品牌在品牌積澱、産品品質、技術水準等方面曾有着絕大多數自主品牌無可比拟的優勢。“早期自主品牌雖然配置很高,但是在技術、品質、造型設計等方面存在較大的短闆,并沒有給當時主力消費的70後、80後使用者留下好印象。”某合資車企産品經理黃彥蕭告訴記者。

這種固有印象一度給自主品牌打上了“低價、高配、低質”的标簽,制約了自主品牌向更高售價區間沖刺的勢頭,彼時諸如觀緻、東風A9等發起向上的品牌、産品皆折戟沉沙。

随着90後、95後開始成為主力,車市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2021年Z世代汽車觀洞察報告》(下稱“洞察報告”)顯示,在Z世代國别派系偏好中,自主品牌偏好高達47%,僅次于德系的55%。洞察報告認為,Z世代成長于中國經濟騰飛階段,目睹了國産品牌逐漸發展和迅速崛起,對于本土品牌和産品都愈加自信。

此外,在技術上領先的自主車企已經不懼和海外品牌對比。以比亞迪在2021年大火的DM-i混動技術為例,其核心的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已經高達43%,遠超本田、豐田等海外品牌,搭載該技術的相關産品也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

一位95後秦PLUS DM-i車主告訴記者,當時購買秦DM-i的預算完全可以買别克英朗、日産軒逸等合資車型,但是無論是配置、油耗還是動力,合資車型都完全不是秦PLUS DM-i的對手,最終讓他說服出資的父母選擇比亞迪。

在豪華品牌市場,蔚來、理想、極氪等品牌也通過更強的技術和更好的智能等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蔚來汽車方面表示,去年11月在傳遞量破萬的情況下,其平均成交價高達44萬元,單車平均售價超過奧迪和寶馬兩大傳統豪華品牌。搭載雷射雷達、英偉達Orin X晶片的蔚來ET5在開啟預定時,一度讓蔚來APP當機。

“我們已經量産的車相對于競品是落後的,正在規劃和開發的産品,等到幾年後正式量産的時候依然是落後的。”沃爾沃研發工程師張山認為,沃爾沃做電動車的規劃挺早的,想要搶豪華電動車的市場,但是跟奔馳、寶馬和奧迪境遇差不多,都比不過國産豪華品牌。

洞察報告顯示,對于Z世代而言,汽車是日常代步和遠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是以在購車時,他們對于安全、舒适以及做工品質等使用屬性關注度更高。同時智能、個性以及車載音娛有趣已經成為Z世代理想駕乘體驗的關鍵詞。

“在上海車展上看到了星越L,感覺配置、空間、動力都很不錯,一米長的三聯屏非常吸引人,試駕之後就直接下了盲定。”彭峰告訴記者,相比于品牌力,他更在乎的是産品切切實實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

中國年度車評委朱烨認為,Z世代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他們從小在3C和科技裝置中成長,對科技的認知起點就比較高,對于科技配置普遍有着高要求。

随着90後、95後消費者逐漸成為市場消費主力,自主品牌品質、技術不行的标簽正在被逐漸淡化。“差不多有50%到店的客戶會拿領克03對比思域,有戰敗也有戰勝;領克01也差不多,客戶主要會對比本田CR-V和大衆的途嶽。”一家領克4S店的銷售人員這樣告訴記者,根據領克汽車公布的資料,其使用者群體中,90後占比近40%,85+90後超過2/3。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的固有印象隻是淡化而非完全消除。在走訪上海某凱迪拉克4S店時,剛剛下單XT6的90後楊生告訴記者,自己不會考慮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技術還是不行的,領克、吉利用的不都是沃爾沃的技術。”楊生認為,海外汽車品牌經過更加長久的發展,在技術、品控等領域有着更多的經驗和沉澱,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磨練,并不是中國車企短短十年或十五年就能追上的。

目前,年輕使用者在購車中并未完全掌握話語權。益普索調研資料顯示,70%的Z世代年輕使用者依舊是參與家庭購車決策,能夠完全決策購車的Z世代占比僅為21%。

“我有一個同學非常喜歡領克03,配置高、動力好,但他父親就相信大衆品牌,是以他最終買了一輛大衆朗逸。”朱峰告訴記者,他有很多同學在購車中其實更加青睐選擇中國品牌,但家長的建議和決策不可忽視。

“買自主品牌汽車還是有蠻大阻力的,主要是父母不同意,他們就是覺得自主品牌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不行,跨國品牌會更好些。”朱峰告訴記者,購買自主品牌汽車,并未得到父母的支援,最終能夠拍闆購車,主要是自己出錢。

(應受訪者要求,朱峰、楊生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