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歌的6大好處,與長壽息息相關?長見識了!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快過年了,各種年會團建接連到來,也是觀賞同僚朋友歌舞演出“群魔亂鬥”現場的大好時機。

唱歌,可以說是刻在人類DNA裡的本能了。

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就發現用骨笛可以吹出特别的曲調,傳遞信号。

作為群居動物,每個人都要會聽自己部落的“隊歌”,這樣不容易走散,遇到緊急情況也能及時集合、撤退。

後來,人類學會了跟着調子一起哼唱,無形中增加了團隊凝聚力(這大概就是團建的雛形吧)。

再後來,調子配上語言文字,就有了歌詞,能表達各種感情。比如《詩經》,堪稱中國最早的“民謠金曲歌詞合輯”。

不管是浴室麥霸,還是“五音不全星人”,當你聽到音樂想跟着哼、有人唱上一句就忍不住想接下一句,不要羞澀,這完全就是你“DNA動了”的表現。

唱歌的6大好處,與長壽息息相關?長見識了!

圖檔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nging_Lesson.jpg#fileunder public domain

為什麼心情不好壓力大時,唱首歌就感覺好很多,還越唱越high?

而早在 1930 年就有研究發現,許多著名歌手活到了80歲甚至100多歲。愛唱歌真的可以讓人長壽嗎?

今天,就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唱歌的作用不隻是娛樂,更能給身心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唱歌對軀體健康的好處

1. 調節呼吸、改善呼吸系統疾病狀況

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到江西一位叫林英德的塵肺病患者。

患病失業後,他自己在直播間唱歌,還很愛唱高音,他說那是自己“最快樂的時候”。

唱歌的6大好處,與長壽息息相關?長見識了!

圖檔來源:中青線上[6]

很多人疑惑的是,有呼吸疾病為什麼還要唱歌,真的不會影響病情嗎?

一方面,某些疾病需要有觸發因素才會發病(比如過敏性哮喘是吸入過敏原後發病),沒發病的時候,正常唱歌基本不會受影響。

另一方面,2018年加拿大研究人員釋出在《聲音雜志》(Journal of Voice)的一篇綜述回顧了許多相關研究,認為科學的歌唱訓練,對改善呼吸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囊性纖維化等)患者的生活品質是有幫助的。

聽,你每分每秒都在呼吸,這是被動的過程,不需要刻意控制。

但唱歌的時候,需要主動控制呼吸,用正确的姿勢、有效的呼吸,平穩的氣流,降低聲帶張力,才能唱出優美的歌聲。

(為什麼專業歌手那麼輕松自然,他們真的是靠“巧勁”,不是費力擠出來的~)

唱歌的6大好處,與長壽息息相關?長見識了!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aubertal_Revival_Tour_2017_24.jpg#fileunder under CC-BY-SA-4.0

是以,練習唱歌能讓你減緩呼吸肌張力、更好地控制呼吸。

對那些患有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人,也是一樣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不少研究都發現,系統的唱歌訓練可以提升這些患者的身體機能,減少呼吸困難的感覺,改善生活品質。

當然,不建議患者自己“閉關修煉”,要在聲樂老師或呼吸治療師等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不然打開方式不對、練得“氣息大亂、功力盡廢”,就麻煩了。

2. 對心血管有好處,穩定血壓

練過歌的朋友都知道,開聲時要跟着鋼琴唱各種音階。

有研究發現,拖長的元音訓練(如“a—o—u——”),作為一種慢速深呼吸練習,也能改善心血管壓力反射敏感性(BRS)——這是我們身體自帶的“血壓調節”功能。

當心血管系統感覺到血壓突然上升時,就會刺激迷走神經、減慢心率、擴張血管,讓血壓平穩地降下來。

尤其老年人,随着年齡增長,壓力反射敏感性可能會逐漸減弱,而這種減弱可能和原發性高血壓有關。

換句話說,唱慢歌或者慢速深呼吸,可能幫助中老年人預防高血壓,或者對穩定血壓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有研究就發現,專業歌手的平均血壓明顯比演奏樂器的樂手更低。

另外,唱歌還能增強心率變異性(HRV)——要知道,這個功能的減弱是心源性猝死、心律失常的獨立危險因素。

3. 調節免疫系統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一種抗體,能保護上呼吸道不被細菌和病毒感染,也是評價一個人免疫能力(“抵抗力”)的臨床名額。

而研究發現,在唱歌、演奏樂器的參與者體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明顯比聽音樂和靜靜休息的人更高。

這說明,和被動聽音樂相比,主動參加音樂活動對免疫系統影響更大。

還有研究發現,癌症患者和家屬參加合唱活動後,皮質醇激素水準降低,而體内細胞因子和受體(TNF-α等)的活性明顯增加。

原因可能是,唱歌減少了皮質醇對免疫系統的抑制,進而激活了免疫活性。

唱歌對大腦神經、精神心理的好處

1、帶來快樂、減少痛苦

唱歌時,我們的身體會釋放出β-内啡肽。

這個物質有止痛、鎮靜的作用,給人帶來愉悅感,産生積極情緒、減少負面情緒。

研究發現,和被動聽音樂或開心閑聊相比,主動唱歌更能讓人産生積極樂觀的感覺。

2. 緩解焦慮、合唱能增進感情

唱歌還能刺激催産素的釋放。這是一種能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激素,能減少消極行為和恐懼。

(當然,平時排練和上台表演還是不一樣,上台的壓力肯定會大一些,職業歌手的壓力也會比業餘愛好者更多。)

另外,它還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幫助社交,讓人際關系更融洽。

而且,和獨唱歌手相比,合唱團歌手的心理健康狀況、幸福感明顯更強。

唱歌的6大好處,與長壽息息相關?長見識了!

圖檔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Vietnamese_Canadians_singing_2005.jpg#fileunder CC0-1.0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排練合唱是最好的破冰活動,本來不太熟的人也能迅速成為朋友、對團隊會有家一樣的歸屬感。

是以,在合唱排練或組局k歌的時候,你會發現友誼的小船快速更新成“巨輪”,背後就是催産素在起作用了~

而擁有良好人際關系的“社交牛人”,本身比缺乏社交的人活下去的機率要高50%,更有可能長壽。

3. 刺激認知、促進學習記憶能力

唱歌的過程,需要學很多新的東西。

比如學習和熟記歌曲、跟老師學發聲、學不同的唱法,學怎麼看指揮、怎麼跟别的聲部唱和聲等等。

另外,唱歌可能能激活大腦的獎賞系統,帶來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正向促進了我們去學習更多新的技能。

還有很厲害的一點——唱歌或許能幫助預防或改善癡呆症狀。

2021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唱歌、演奏、音樂創作等主動的音樂活動,可能對輕度認知障礙(阿爾茨海默病的前期階段)或癡呆症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輕微的積極影響。

因為主動的音樂活動能同時刺激大腦的多個區域、調用多個系統,大腦得到了“360度的鍛煉”。

總之,看了這麼多好處,終于明白長輩們為什麼喜歡去小區廣場公園裡唱歌,疫情管控不能出門的時候,也成天泡在K歌軟體裡了!

讓更多的人愛上唱歌、多組織唱歌活動,對個人、對社會都是很正能量的事情。

是以,今天你唱歌了嗎?

唱歌的6大好處,與長壽息息相關?長見識了!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nging_Boy_with_a_Flute_WGA.jpg#fileunder public domai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