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快过年了,各种年会团建接连到来,也是观赏同事朋友歌舞演出“群魔乱斗”现场的大好时机。
唱歌,可以说是刻在人类DNA里的本能了。
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发现用骨笛可以吹出特别的曲调,传递信号。
作为群居动物,每个人都要会听自己部落的“队歌”,这样不容易走散,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及时集合、撤退。
后来,人类学会了跟着调子一起哼唱,无形中增加了团队凝聚力(这大概就是团建的雏形吧)。
再后来,调子配上语言文字,就有了歌词,能表达各种感情。比如《诗经》,堪称中国最早的“民谣金曲歌词合辑”。
不管是浴室麦霸,还是“五音不全星人”,当你听到音乐想跟着哼、有人唱上一句就忍不住想接下一句,不要羞涩,这完全就是你“DNA动了”的表现。

图片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nging_Lesson.jpg#fileunder public domain
为什么心情不好压力大时,唱首歌就感觉好很多,还越唱越high?
而早在 1930 年就有研究发现,许多著名歌手活到了80岁甚至100多岁。爱唱歌真的可以让人长寿吗?
今天,就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唱歌的作用不只是娱乐,更能给身心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唱歌对躯体健康的好处
1. 调节呼吸、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状况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到江西一位叫林英德的尘肺病患者。
患病失业后,他自己在直播间唱歌,还很爱唱高音,他说那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候”。
图片来源:中青在线[6]
很多人疑惑的是,有呼吸疾病为什么还要唱歌,真的不会影响病情吗?
一方面,某些疾病需要有触发因素才会发病(比如过敏性哮喘是吸入过敏原后发病),没发病的时候,正常唱歌基本不会受影响。
另一方面,2018年加拿大研究人员发布在《声音杂志》(Journal of Voice)的一篇综述回顾了许多相关研究,认为科学的歌唱训练,对改善呼吸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囊性纤维化等)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帮助的。
听,你每分每秒都在呼吸,这是被动的过程,不需要刻意控制。
但唱歌的时候,需要主动控制呼吸,用正确的姿势、有效的呼吸,平稳的气流,降低声带张力,才能唱出优美的歌声。
(为什么专业歌手那么轻松自然,他们真的是靠“巧劲”,不是费力挤出来的~)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aubertal_Revival_Tour_2017_24.jpg#fileunder under CC-BY-SA-4.0
所以,练习唱歌能让你减缓呼吸肌张力、更好地控制呼吸。
对那些患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人,也是一样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不少研究都发现,系统的唱歌训练可以提升这些患者的身体机能,减少呼吸困难的感觉,改善生活质量。
当然,不建议患者自己“闭关修炼”,要在声乐老师或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不然打开方式不对、练得“气息大乱、功力尽废”,就麻烦了。
2. 对心血管有好处,稳定血压
练过歌的朋友都知道,开声时要跟着钢琴唱各种音阶。
有研究发现,拖长的元音训练(如“a—o—u——”),作为一种慢速深呼吸练习,也能改善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BRS)——这是我们身体自带的“血压调节”功能。
当心血管系统感觉到血压突然上升时,就会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扩张血管,让血压平稳地降下来。
尤其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压力反射敏感性可能会逐渐减弱,而这种减弱可能和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换句话说,唱慢歌或者慢速深呼吸,可能帮助中老年人预防高血压,或者对稳定血压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有研究就发现,专业歌手的平均血压明显比演奏乐器的乐手更低。
另外,唱歌还能增强心率变异性(HRV)——要知道,这个功能的减弱是心源性猝死、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调节免疫系统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一种抗体,能保护上呼吸道不被细菌和病毒感染,也是评价一个人免疫能力(“抵抗力”)的临床指标。
而研究发现,在唱歌、演奏乐器的参与者体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明显比听音乐和静静休息的人更高。
这说明,和被动听音乐相比,主动参加音乐活动对免疫系统影响更大。
还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和家属参加合唱活动后,皮质醇激素水平降低,而体内细胞因子和受体(TNF-α等)的活性明显增加。
原因可能是,唱歌减少了皮质醇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从而激活了免疫活性。
唱歌对大脑神经、精神心理的好处
1、带来快乐、减少痛苦
唱歌时,我们的身体会释放出β-内啡肽。
这个物质有止痛、镇静的作用,给人带来愉悦感,产生积极情绪、减少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和被动听音乐或开心闲聊相比,主动唱歌更能让人产生积极乐观的感觉。
2. 缓解焦虑、合唱能增进感情
唱歌还能刺激催产素的释放。这是一种能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激素,能减少消极行为和恐惧。
(当然,平时排练和上台表演还是不一样,上台的压力肯定会大一些,职业歌手的压力也会比业余爱好者更多。)
另外,它还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帮助社交,让人际关系更融洽。
而且,和独唱歌手相比,合唱团歌手的心理健康状况、幸福感明显更强。
图片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Vietnamese_Canadians_singing_2005.jpg#fileunder CC0-1.0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排练合唱是最好的破冰活动,本来不太熟的人也能迅速成为朋友、对团队会有家一样的归属感。
所以,在合唱排练或组局k歌的时候,你会发现友谊的小船快速升级成“巨轮”,背后就是催产素在起作用了~
而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交牛人”,本身比缺乏社交的人活下去的概率要高50%,更有可能长寿。
3. 刺激认知、促进学习记忆能力
唱歌的过程,需要学很多新的东西。
比如学习和熟记歌曲、跟老师学发声、学不同的唱法,学怎么看指挥、怎么跟别的声部唱和声等等。
另外,唱歌可能能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带来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正向促进了我们去学习更多新的技能。
还有很厉害的一点——唱歌或许能帮助预防或改善痴呆症状。
2021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唱歌、演奏、音乐创作等主动的音乐活动,可能对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阶段)或痴呆症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轻微的积极影响。
因为主动的音乐活动能同时刺激大脑的多个区域、调用多个系统,大脑得到了“360度的锻炼”。
总之,看了这么多好处,终于明白长辈们为什么喜欢去小区广场公园里唱歌,疫情管控不能出门的时候,也成天泡在K歌软件里了!
让更多的人爱上唱歌、多组织唱歌活动,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很正能量的事情。
所以,今天你唱歌了吗?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nging_Boy_with_a_Flute_WGA.jpg#fileunder public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