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EJM:兒童期體重等5大因素,與未來中風、心梗密切相關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兒童時期心血管危險因素可以預測成年期的亞臨床心血管疾病,但由于缺乏全面長期的資料,兒童時期心血管危險因素與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關聯尚不清楚。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一項來自重磅研究。國際兒童心血管隊列(i3C)聯盟通過長達半個世紀的追蹤,确定了能夠預測成年期中風和心梗等事件的5個兒童期危險因素,包括體重指數(BMI)、血壓、膽固醇、甘油三酯的異常,以及青少年時期吸煙,這些因素與約40歲開始的心血管事件有關。

據研究團隊新聞稿介紹,這是該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前瞻性心血管疾病研究”。

NEJM:兒童期體重等5大因素,與未來中風、心梗密切相關

截圖來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資深作者、默多克兒童研究所(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Terence Dwyer教授強調:“盡管醫療進步改善了心髒病的治療,但心血管病防治效果更取決于有效的預防政策。這項研究證明,預防應該從兒童時期開始。”

“研究早期生活對疾病的影響一直被認為太困難。但i3C的研究人員接受了這一挑戰,因為我們知道,(早期預防)對人類健康的最終潛在益處可能非常巨大。”

NEJM:兒童期體重等5大因素,與未來中風、心梗密切相關

圖檔來源:123RF

這項研究分析樣本納入了來自澳洲、芬蘭和美國的40648參與者,評估了他們在3~19歲期間的危險因素對平均35年(最常達50年)後心血管事件的影響。

研究團隊通過一個标準化的名額來反映BMI、血壓、膽固醇、甘油三酯、青少年時期吸煙的風險——從i3C得出的年齡和性别特異性z評分和綜合風險z評分(5項風險z評分的未權重平均值),并将代數上可比的成年期綜合風險z評分(發生心血管事件之前)與兒童期危險因素進行聯合分析。

結果表明,研究參與者在兒童期超過一半人伴有上述風險,其中一些兒童的風險是低風險兒童的9倍!

研究參與者發生心血管事件時的平均年齡為47.0±8.0歲。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參與者年齡更大,男性更多,父母和個人教育水準相對更低。

在參與者的成年期,共有319起緻死性心血管事件 。

總膽固醇水準、收縮壓、BMI、甘油三酯z評分每增加一個機關,成年期緻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分别增加30%、34%、44%、50%;

相比不吸煙,青少年時期吸煙者在成年期緻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61%。

綜合風險z評分每增加一個機關,緻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171%。

綜合成年期緻死或非緻死性心血管事件,上述關聯也是相似的。

總膽固醇水準、收縮壓、BMI、甘油三酯z評分每增加一個機關,成年期所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分别增加31%、33%、45%、45%;

相比不吸煙,青少年時期吸煙者在成年期所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70%。

綜合風險z評分每增加一個機關,所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175%。

13401名參與者具有成年期危險因素資料(成年期評估時的年齡為31.0±5.6歲),共發生115起緻死性心血管事件,在這一亞組分析中:

兒童期綜合風險z評分每增加一個機關,成年期緻死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54%;

綜合風險z評分從兒童期到成年期的變化每增加一個機關,成年期緻死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188%。

綜合524起緻死或非緻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分析中,結果相似。

NEJM:兒童期體重等5大因素,與未來中風、心梗密切相關

圖檔來源:123RF

綜合這些資料,兒童期危險因素以及從兒童期到成年期的風險變化,都與中年發生心血管事件相關。

Dwyer教授指出:“雖然以前沒有這些證據,但研究結果并不完全令人驚訝,因為人們早就知道,年僅5歲的兒童就可以表現出動脈中脂肪沉積的早期迹象。這一新證據表明,更加重視預防兒童的風險因素是合理的。”

“雖然成年期的幹預措施,如改善飲食、戒煙、多活動以及必要時服用藥物以降低風險因素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但在兒童期和青春期,我們還可以做更多,來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終生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