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大清向八國宣戰了!

這句話如果放在1840年簡直難以想象,那時的大清以全國之力對抗數千英軍,卻接連丢失廣州、鎮江、南京等南方重點城市,天朝面臨着崩潰的危險。但就在1900年,慈禧剛剛宣布立“大阿哥”為皇儲,西方各國出于穩定中國秩序與維護利益的需要,激烈反對慈禧,加之康有為在海外創設保皇會,對慈禧予以大力抨擊。一時間朝堂裡的激進派迅速占據上風,他們決定聯手義和團,“反擊”西方各國。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慈禧

一、東部防線的核心地帶

肅王府其實并不在使館區内,但卻地處使館區邊緣地帶,是使館軍隊與清軍交戰的第一線,早在清政府發動對使館區的進攻時,肅王府便人去樓空,這正好為駐紮在日本使館内的日軍提供了構成東部防禦線的關鍵點。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東交民巷

戰争伊始,清軍的進攻重點是使館西側,對防守于此處的英國使館造成了巨大壓力,但随着英軍逐漸适應清軍的進攻節奏并在西部構成有效防禦之後,清軍意識到隻有攻下東部防線的肅王府,才能打通東西,對英國使館造成實質性威脅,由此清軍發動了對肅王的猛烈進攻。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肅王府

面對清軍的進攻,龜縮在使館區的各國公使召開緊急會議,由于日本使館距離肅王府最近,是以決定肅王府的防禦事宜交由日軍負責。但日軍人數并不算多,經會議商讨決定,調派意大利與英國軍隊趕赴肅王府協助日軍與清軍作戰。

6月,義和團已在使館區周邊活動并醞釀着對肅王府的進攻,為此日軍開始在肅王府周邊設立大量的防禦工事。其實清軍與義和團雖占據着人數與主場的優勢,但使館防備力量訓練有素且武器優良,清軍其實很難在短時間攻下肅王府。再加上當時清軍和義和團缺乏重火器(火炮大部分被調至京津前線與八國聯軍作戰),使館區建築多、巷口多等不利因素,清軍占不到什麼便宜。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1900年的東交民巷使館分布(紅框為肅王府)

二、肅王府之戰正式開始

6月13日,清軍正式進攻使館區,先期進攻由義和團發動,進攻目标為使館區外圍實力較弱的奧地利、比利時使館區。直至6月20日,肅王府一帶尚未成為真正的戰場,零星戰鬥隻發生在義和團進攻使館區時出現。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義和團

但就是這一天,成為戰争的轉折點,聯軍攻克了天津大沽口炮台,大清正式向西方各國宣戰。至此庚子之戰正式爆發,清軍對使館區的進攻也進入最激烈的時段。

自6月20日開始,對使館區的進攻由零散的義和團變為大清正規軍,一時間炮火聲響徹在使館區附近。面對清軍的激烈進攻,實力較弱的使館區第一天便抵擋不住,20日當天比利時使館區便被清軍攻占并燒毀,奧地利守軍也不得已退守至法國使館區。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比利時使館區

除掉外圍軍隊之後,清軍開始向使館核心區進軍,而打通使館區的關鍵區域便是由日軍防守的肅王府。

21号那天,清軍從四周繼續發動進攻,奧地利使館、英國使館等都遭到清軍的猛烈炮火襲擊。至23日,肅王府之戰正式打響,防守肅王府的日軍首領曾說:“攻擊奧、法使館之清軍,自此日起全部都集中到我們日本人負責的地段上來了。”清軍将主力聚集在離肅王府150米之外的理藩院,并将為數不多的火炮幾乎都聚集于此,上午9點,清軍先用炮火轟擊王府,後派地面部隊向肅王府推進,日軍人數雖不多,但也開始在負責人的指揮下迎擊清軍。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東交民巷日本使館

24号清晨,清軍繼續進攻肅王府,經過前一天的進攻後,清軍摸索出日軍防守比較薄弱的地方并在此處發動猛烈進攻。盡管清軍有人數優勢,但日軍卻占據了地形優勢,且日軍不斷向其他國家的使館區求援,是以肅王府守軍得以源源不斷地增加,清軍一次次進攻都敗下陣來。

三、肅王府之戰的結束

6月25日,伴随着一次次進攻的失敗,清軍進入暫時休整期,但此次停戰時間極短,晚上戰鬥就再度發生。日方憑借肅王府的地理優勢,不斷在道路上設定路障,并加強工事,這極大地阻礙了清軍的進攻速度。下午3點,清軍在肅王府後方牆壁上轟開兩個洞口,清軍進入肅王府與日軍作戰,但很快便被日軍逼退。

29号發生了十分奇怪的事情,一方面清政府一改之前的姿态,開始與義和團撇清關系,并下令嚴格限制清軍的行動,而另一方面,駐紮在肅王府外的清軍卻繼續對日軍予以猛烈的炮火,進攻姿态絲毫沒有減輕。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被轟炸後的肅王府

久攻不下惹得中央十分震怒,清軍也無法再組織起有效的地面進攻,隻得在使館區外圍用火炮進行象征性的轟擊。至7月5日,清軍接到朝廷的死令,不得已再度發動對肅王府的進攻,清、日雙方用火炮互相進攻,雙方在肅王府周邊展開持久的拉鋸戰,清軍是進攻之後被打退,打退之後再進攻,在戰與退的過程中循環往複。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晚清軍隊

7月16日,天津城被聯軍攻下,清廷有了停戰的意圖,進攻使館區的戰鬥暫時得以停止。至8月6日,清軍攻勢再起,但此次進攻已不再像之前那樣猛烈,面對北京城失守的危險,清軍早已沒有了之前的膽識,此次進攻象征性意義更大一些。8月14日下午3點左右,八國聯軍攻破了北京城。至此清軍發起的對肅王府及使館區長達2個月的戰鬥最終以失敗告終。

大清268年國運最後的“驕傲”:宣戰八國,可是卻連使館區都沒攻下

八國聯軍攻占北京

庚子事變時期的清軍與義和團曾有向八國宣戰的勇氣,最後卻連使館區都沒有打下來,天津、北京相繼陷落,這固然是由于清政府并沒有與西方拼死一搏的勇氣,但更暴露出清軍的弱點,那就是戰鬥力極其低下,就這一點來說,庚子之戰的失敗自清軍進攻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