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看待投降了的李陵?他死後700年,後代專門來中國認親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震铄古今的唐詩名句。自從大漢王朝開國以來,匈奴就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

如何看待投降了的李陵?他死後700年,後代專門來中國認親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曾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大軍征讨匈奴,想要徹底解除匈奴對大漢的威脅。但是,由于劉邦太過輕敵,深入匈奴腹地的漢軍主力突然陷入了匈奴騎兵的重重包圍之中。最後,還是陳平略施巧計,劉邦才得以狼狽逃出。

之後,漢王朝對匈奴很是忌憚。為了避免戰争,幾任皇帝都采用和親、納貢的方式來讨好匈奴。直到漢武帝即位後,名将李廣橫空出世,局面才有所改觀。當時,匈奴軍隊見到李廣就趕忙四處逃竄,根本沒有迎戰的勇氣。

李廣不僅守住了漢王朝的邊疆,還打出了漢軍的赫赫威名。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唐德宗下旨表彰六十四位古代名将,并建立廟宇令人拜祭,其中就有飛将軍李廣。李廣在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同時,也在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熱血男兒去保家衛國。

如何看待投降了的李陵?他死後700年,後代專門來中國認親

令人惋惜的是,赫赫有名的李廣卻有着一位投降匈奴的孫子。這個人名叫李陵,他投降匈奴後,一輩子也沒有再回到過漢朝故土。

也許是因為出身将門的緣故,李陵在少年時期便對軍事有着濃厚的興趣。不管是騎馬射箭,還是行軍布陣,李陵都很擅長。久而久之,許多人都在漢武帝面前誇贊李陵,說李陵之勇,不下于當年的李廣。漢武帝聽了之後心中非常高興,再加上,念及李陵祖父李廣的功勳,就宣李陵上殿,準備對李陵委以重任。

看着朝氣蓬勃、氣宇軒昂的李陵,漢武帝當即令他為遠在前線的大将軍李廣利運送糧草。當時,李廣利正在前線抗擊匈奴。漢武帝此舉,一來是想要讓年紀尚輕的李陵好好曆練一番,二來是看看李陵是否真的有李廣那樣的将帥之才。不料,年輕氣盛的李陵誤以為皇帝是有意輕視自己。他向前一步,對漢武帝說道:“陛下,臣麾下的将士都是千裡挑一的精銳,足可擔當大任。”李陵此話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想要正面迎擊匈奴,運送糧草并不是什麼“大任”。

漢武帝皺了皺眉,冷冷地說道:“朕看你是不想聽從李廣利将軍的指揮吧。現在朝廷的戰馬都在前線,連一匹多餘的都沒有。”李陵聽了之後,不服氣地說道:“沒有戰馬未必就不能取得勝利,臣隻需五千步卒即可殺到匈奴的王庭。”王庭周圍戒備森嚴,是匈奴的核心地帶,相當于大漢王朝的都城長安。聽了李陵的話,漢武帝也不由地感到熱血沸騰起來。于是,他立即撥給李陵五千精兵,并令大将路博德在途中接應。

就這樣,李陵率領着五千軍士踏向了前往匈奴的道路。雖然此行過于兇險,但李陵卻并不感到害怕。因為,熟讀兵法的他早就做好了戰略部署。在李陵看來,匈奴的主力都在對抗李廣利大軍,短時間内無法顧及到自己這支部隊。而且,這五千士卒都是來自荊楚一帶的悍勇之人,作戰十分勇猛。匈奴如果分兵來攻,隻要兵力不是太過懸殊,李陵完全有把握獲勝。膽大心細的李陵不斷向王庭一帶進發,最終有驚無險地來到了目的地。

在路途中,李陵仔細地記錄了匈奴王庭附近的地形,并做成地圖,準備呈遞給漢武帝觀看。獲得了足夠的情報之後,李陵下達了撤軍的指令,想要結束這次有驚無險的進軍。按照他的估計,匈奴主力還在和漢軍激戰,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撤回長安。可是,李陵萬萬沒有想到,李廣利所率的漢軍竟然會如此地不堪一擊。在單于等人的謀劃下,輕敵的李廣利不斷冒進,最終誤入了匈奴左賢王和右賢王的包圍圈。

沒過多久,匈奴大軍便擊殺了數萬漢軍。如果不是趙充國等猛将拼死突圍,恐怕李廣利将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也是湊巧,在匈奴單于率領三萬騎兵凱旋回師的時候,恰好與李陵的五千步兵相遇了。單于見這股漢軍數量很少,不禁大喜過望。他趕忙令三萬匈奴騎兵向前沖去,李陵等人很快便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剛開始,單于打算招降李陵。可是,李陵不僅沒有答應,反而用箭射死了不少匈奴士兵。單于大怒,下令全殲這支漢軍部隊。

如何看待投降了的李陵?他死後700年,後代專門來中國認親

在他看來,己方兵力上已經占了六比一的巨大優勢,何況還是騎兵對步兵。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李陵都插翅難飛。但是,李陵的勇猛遠遠超出了單于的預料。

兩軍交戰後,單于遠遠望去,隻見李陵以一當十,呼聲震天,一般的匈奴騎兵還未靠近便被斬落馬下。單于皺了皺眉,下令讓部下加快進攻速度,想要用人海戰術來拖垮李陵。在單于的授意下,匈奴騎兵源源不斷地殺向李陵。李陵雖然殺敵無數,但還是被敵軍砍傷了,身體和盔甲更是被鮮血染成了深紅色。與此同時,漢軍也被層出不窮的匈奴大軍吓破了膽子,開始出現小範圍的逃竄現象。

單于的臉上露出笑意,以為李陵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他向幾位将軍示意,準備用分割的方式來将漢軍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各個擊破。可不久之後,戰局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李陵不顧一切地收縮兵力,然後身先士卒,領着将士們向匈奴大軍最密集的地方殺去。這支在單于看起來規模很小的漢軍,竟然像匕首一樣尖銳。三萬多匈奴騎兵,隻能和李陵的五千漢軍戰成平手。單于擔心漢軍會逃出包圍,于是趕忙向匈奴的左賢王、右賢王求援。很快,聞訊而來的左、右賢王帶着五萬騎兵奔赴戰場,将李陵死死地堵在了包圍圈内。

匈奴的援軍加入戰場後,漢軍再無任何生還的可能。

如何看待投降了的李陵?他死後700年,後代專門來中國認親

李陵率軍且戰且退,在射光了最後一支箭後,匈奴大軍已經逼到了眼前。為了保全性命,李陵暫時選擇了投降,想要尋找時機逃脫,然後繼續為大漢效力。

但是,李陵投降的消息傳來,朝堂上的大臣們各執一詞,有人極力為李陵開脫,也有人認為李陵已經背叛了國家。漢武帝拿不定主意,就派大将公孫敖率軍前去打探消息。進入匈奴的領地後,公孫敖像個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始終無法得知李陵的下落。

眼看離漢武帝規定的時間越來越近,公孫敖擔心受到皇帝的責怪,就打算用欺騙的方式交差。回去之後,他哭着對漢武帝說道:“臣奉旨前去相救李将軍,但李将軍卻在一心一意地為匈奴操練兵馬。”漢武帝信以為真,當即下達了滅族的指令。

如何看待投降了的李陵?他死後700年,後代專門來中國認親

此時,遠在異國他鄉的李陵還在加緊謀劃着逃跑的路線。

但還沒有逃離匈奴,李陵就得知了自己被滿門抄斬的消息。悲憤之下,李陵徹底斷絕了傳回故國的心思。在李陵看來,自己奮不顧身地抗擊匈奴,用五千漢軍來抵禦八萬匈奴騎兵,可謂是雖敗猶榮。如今,漢武帝既然這麼冷酷無情,自己也沒有再為漢王朝效力的必要了。

就這樣,心灰意冷的李陵永遠地留在了匈奴。期間,有不少漢朝使臣勸他重回故國,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二十五年後的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李陵在病痛中離開了人世。這二十五年的異域時光,其艱難程度是常人很難想象的。

至于如何評價李陵這個人物,世人多是如此,隻記一時過不念往日功。這等民族情緒還一直在膨脹,無怪當年李甯奪取三塊奧運金牌,一朝敗北被國民譴責給他寄刀片跟繩子。多破跳高紀錄的朱建華在1984年奧運會上隻得銅牌也遭到譴責,家中窗戶被砸破。再到劉翔......

如何看待投降了的李陵?他死後700年,後代專門來中國認親

至于李陵的後人,可以最後再提一點,那就是直到公元648年,一支來自今俄羅斯葉尼塞河上遊地區的黠戛斯朝貢團,在其酋長失缽屈阿棧率領下,抵達了唐朝首都長安。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漢朝李陵的後裔,與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朝皇帝“認親”。

史料記載,李陵被匈奴單于封為右校王後,負責管轄當時被匈奴征服的堅昆一帶地區,而堅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稱。另外,黠戛斯人大多為赤發綠瞳,而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黠戛斯人則為黑發黑瞳,明顯具有同漢人混血的特征。

是以,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的後裔,這一說法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參考資料:

【《史記》、《舊唐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