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長征在陝北會師後,為何不去山西開辟根據地?

瞧您說,咱咋沒去山西?不僅去了,還打了不少的勝仗,把個閻錫山打的慌的都找不到北了。

之是以沒有形成大片的革命根據地,這完全是當時的局勢造成的,畢竟日本人對咱所有的中國人的想法,就是一口吞下。

咱要想把這事弄明白,最好順着曆史的走向,咱來瞅上一瞅。

紅軍長征在陝北會師後,為何不去山西開辟根據地?

當初蔣介石五次圍剿,咱進行五次反圍剿。最後一次咱失利了,于是紅軍被迫進入了長征,這一路上輾轉迂回,爬雪山過草地,這就到達了哈達鋪這塊。

在哈達鋪這塊,咱一口氣就休整了七天。為什麼休息這麼長時間呢?

第一個原因,咱太累了,您瞅瞅這一路上被敵人圍追堵截的,一邊打一邊走,不容易啊,部隊的疲勞值已經突破了人體極限了。

為了盡快恢複,當時咱還給部隊每一個人,每一名戰士夥夫發了一塊大洋。部隊跟過年似的,洗澡的,理發的,修補衣服的都松了一口氣。

第二個原因,咱得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部隊該去那,到那找個落腳的地,結束長征。

咋說呢?這一路上,咱思考這個問題,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确定下來,總是被蔣介石的圍追堵截,不得不放棄預定下來的目标。

那麼這一次,咱就定下來去陝北,和徐海東的紅軍進行會合。

能定下這個目标,其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在哈達鋪,毛主席看到了一份報紙——《晉陽日報》,上邊說明了徐海東的紅軍和陝北紅軍會合的消息。而且還說劉志丹和徐海東對黃河對面的山西那叫個虎視眈眈,還特别貼心的畫了一副陝北根據地的略圖。

當時咱消息閉塞,一路走過來啥也不知道,這算是瞌睡來了一個枕頭。

是以七天的修整完畢,咱就向着陝北的根據地就過來了。

到了1935年的十月份進入陝北根據地之後,咱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就算是正式的結束。

那麼進入陝北之後,咱就要面對一個發展問題。接下來咱瞅瞅當時的咱的狀況又是咋樣的。

紅軍長征在陝北會師後,為何不去山西開辟根據地?

首先咱來看看部隊的情況。

當時紅一軍團就一萬來人,紅十五軍團也就七千來人,紅二十八軍不到一千五。

減員相當嚴重,要發展部隊就得擴充才成。

可是整個陝北根據地,四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上隻有四十多萬的人口,這從根本上就限制住了紅軍對兵源的一個補充。

再有就是陝北根據地,相對來說是比較貧瘠的,您别看咱根據地裡頭有二十多個縣,但整體經濟相對落後,交通閉塞,對外的聯系就是一個大問題。

咱别的不說,就說當時國民黨的報紙,看到咱進入到陝北之後,那高興壞了。按照他們在那段時間的說法,紅軍要是能在陝北根據地存在下去,那就是一件荒謬到極點的事情。

這也就算了,蔣介石在看到咱進入到陝北,那叫個虎視眈眈的,又開始糾集陝北周圍的戰鬥力,組成了五省聯軍,又要發動一次圍剿。

是以在曆史上,咱又要進行一次抉擇,往哪發展。當時的意見也不統一,有說去内蒙古,背靠着蘇聯,也有說向南頂住東北軍的進攻,堵住蔣介石進攻陝北的通道,鞏固發展陝北根據地。

最後咱在瓦窯堡通過會議讨論的方式,咱就決定向東發展,進入山西和閻錫山較量較量,畢竟五省聯軍裡也有他一份,這就是曆史的紅軍東征。

是以題主要說,咱沒有去山西開辟根據地的說法,這沒依據,有這事的。

那麼咱為嘛要在山西發展根據地呢?

紅軍長征在陝北會師後,為何不去山西開辟根據地?

第一點,他近。您要是站在黃河邊上往東邊一瞅,對過就是山西。

第二點,這山西曆來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他是一條西北華北的交通樞紐地帶,而且山西多山,有那麼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意思。

咱别的不說,當年春秋戰國時期,放眼六國能和秦國單獨抗衡的就是趙國,這不僅僅是因為趙國的武力值出衆,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趙國發家的地方就是太原。

第三點,山西可是個好地方啊,閻錫山自打成為山西王之後,就沒有多少戰事發生在山西,再加上閻錫山這些年的經營,這經濟發達那是自不必說。

咱别的不提,就拿閻錫山的軍工來說事,小鋼炮,沖鋒槍等等這都能自己造,雖然比原版差點吧,但有東西總比沒有東西要好很多的。

當年閻錫山出去送禮,那都是拿沖鋒槍當禮物的往出送。

咱别的不說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時候,當日本人打進山西,閻錫山急眼了,打破了國民黨不給咱八路軍補充武器,光補彈藥的傳統,一口氣給咱來了兩百支沖鋒槍,目的就是讓咱盡快的進入到抗日戰場。

說真格的,那會咱别說沖鋒槍了,人手來一支老套筒就不錯了,畢竟咱八路軍平均下來四個人還勻不到一支槍,大部分人拿着大刀片,紅纓槍啊!

是以從這一點,您就能看出山西财力的雄厚。

第四點,山西的人口密集,這對戰招兵是一個很好的條件。

而且在三十年代的時候,咱晉西紅軍遊擊隊和平定兵變後成立的紅二十四軍,就是在山西建立的,是以群衆基礎就有保證。

最後呢?之前咱就說過,閻錫山參加了五省聯軍,他可派了五個旅來禍禍咱陝北根據地。咱這麼打進山西,你瞅瞅閻錫山跟咱急眼不急眼,他立馬就得讓那五個旅回援。這就可以大大的緩解陝北根據地的壓力,有那麼圍魏救趙的意思在裡頭。

你看,進入山西好處可是多方面的,咱當然就得去了。

而且您翻看曆史的話就會發現,閻錫山他的部隊戰鬥力,還真有問題,咱别的不說,閻錫山出了山西打仗,他哪回打赢過?幾乎就沒有,每次都是被打回了山西。

不管咋說吧?這東征山西算是定下來了。

紅軍長征在陝北會師後,為何不去山西開辟根據地?

您還别說,咱一萬三千人的部隊,對着閻錫山進行防護的黃河防線就開打了,對過閻錫山兩萬人,各種高堡暗堡一千多個,愣是沒有守住,被咱輕輕松松給突破了。

1936年二月十七号,東征紅軍進入到臨戰狀态,到了二月二十号的時候,七十五師二二三團四十多人就突破了黃河防線。

這一路下來,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啥堡壘都讓咱給一鍋燴了,紅十五軍團這就順順利利的過來黃河,一路就打了過來。

你說閻錫山也費心思了,大大小小三道防線,劃分六個戰區,他就沒頂住咱的進攻。

這過程咱就不說了,總之這次東征相當的順利,閻錫山最後被打的實在是撐不住了,心裡慌的都找不到北了,于是這就向蔣介石發出了求救信号。

當時蔣介石就高興壞了,畢竟你像閻錫山這些個地方軍頭,把地方把持的相當嚴密,一般情況下,蔣介石的部隊就進不去。這次可是閻錫山主動邀請蔣介石的部隊進山西的,這一進去了,再想讓蔣介石把部隊撤出來,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于是咱就看到蔣介石準備了十個師的兵力,讓陳誠帶隊,這就進入到了山西。

與此同時呢?蔣介石依然沒有放棄對咱陝北根據地的圍剿,動員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向陝北進攻。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這個時間點上,咱要是繼續東征的話,戰果肯定是有,畢竟不管是閻錫山,還是陳誠咱又不是沒有打過,那個不是手下敗将?

但這麼一打下去的話,勢必會形成一個大的内戰。而這個時間點上,日本人對咱可是虎視眈眈的,他恨不得咱打起來,他來個輕輕松松侵占咱的土地。

是以最終高興的隻能是日本人,這便宜咱能讓他們占了嗎?不能夠啊!

紅軍長征在陝北會師後,為何不去山西開辟根據地?

那麼在當時,咱共産黨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問題。

而張學良和楊虎城也不想打了,畢竟外敵就在眼跟前了,是以咱這個統戰工作對着張學良和楊虎城來做的話,效果相當好。

是以這個時間點上,進攻咱陝北根據地的東北軍和西北軍已經停了下來。

那麼基于這些個情況,咱的東征就停了下來,這就西渡黃河,回師陝北根據地。

是以咱紅軍東征是勝利的,但沒有建立大片的根據地,是依據當時的情況發展造成的。

但在東征的時候,咱擴大了紅軍隊伍,擴大了有八千多人,籌款五十萬元,組織地方遊擊隊三十多支,還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這為以後抗日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再往後,大家夥都知道了,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終于把小心思給收了起來,國共進入到第二次合作。

咱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成立之後,這就對日本人發起了抗戰。

而這一次,閻錫山開頭有點不待見咱,咱要求給補充點物資,說什麼難以辦到。結果日本人打過來了,閻錫山撐不住了,回頭主動給咱送來一百萬發兩種型号的子彈,外加二百支沖鋒槍,讓咱趕緊來。

這就是後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