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兵百萬的蔣介石為什麼會敗得如此之快!除了用人不當,還有哪些原因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了解曆史朋友都知道,在抗戰勝利後不久,當時中華大地上擁有兩個不同的黨派,一個以毛爺爺為首的共黨,一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雖說在抗戰時期他們能共同聯手對付外敵,但當抗戰勝利後,兩黨之間為了争奪天下,展開了一場大型會戰,也就是被後人所知的解放戰争,而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而此戰的結局相信大家都知道,毛爺爺戰勝了蔣介石,建立了新中國。

那麼,擁兵百萬的蔣介石為何敗得如此之快!都知道蔣介石用人,任親不任賢,重用自己的老鄉,黃埔學生,當然了,黃埔學生中也有能打之人,如胡琏,杜聿明,宋希濂,張靈甫,王耀武等人,不過也有靠早期戰功,加上會溜須拍馬的胡宗南,他在解放戰争中一敗再敗,蔣介石都沒有處置他,或者換人,而是依然繼續重用。

擁兵百萬的蔣介石為什麼會敗得如此之快!除了用人不當,還有哪些原因

還有劉峙在解放戰争中被稱為豬将軍的他,蔣介石還讓他擔任淮海戰役總司令,而棄薛嶽,關麟征,孫立人等名将不受重用,包括能力最突出的白崇禧,都未得到老蔣的重用。那麼蔣介石除了用人不當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導緻敗得如此之快!

第一個不信任下屬,不肯給他們過多的權利,老蔣什麼都要管。可以說蔣介石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位出色戰略家。

例如:在解放戰争中的遼沈戰役,作為此戰的最高指揮官衛立煌卻沒有擁有最高的指揮權,當時蔣介石時不時來個親臨東北坐鎮指揮,讓衛立煌很難随心所欲,指揮自己心中所設想的戰法,戰術,與東北野戰軍決戰,因為蔣介石喜歡越權指揮,讓衛立煌很尴尬。還有淮海戰役蔣介石的軍令朝令夕改,本來杜聿明可以帶領30萬大軍逃出包圍圈,就是因為蔣介石臨時改變了軍令,才讓杜聿明集團被我軍包圍。

擁兵百萬的蔣介石為什麼會敗得如此之快!除了用人不當,還有哪些原因

第二個國軍将領之間都是以儲存實力為主,有時地方将領根本不聽從蔣介石的調遣,将領之間不團結。

都知道在遼沈戰役與淮海戰役中,當時蔣介石想讓位傅作義集團增援,但是總是以各種理由回絕了蔣介石,讓蔣介石也很無奈。還有桂系的白崇禧在解放戰争也不聽從蔣介石的調遣,還多次與他作對,也導緻白崇禧未得到蔣介石帶重用,當然了兩人都有問題,老蔣不信任白崇喜,而白崇禧自視清高,看不起蔣介石,經常與他作對。

還有就是國軍各兵團将領之間,都屬于見死不救,儲存實力為主,如果一個兵團被包圍,老蔣讓他們去增援,然而這些人為了儲存實力都是敷衍了事,一見風聲不對立即逃跑,像淮海戰役中黃百韬兵團被包圍是最好的例子。

擁兵百萬的蔣介石為什麼會敗得如此之快!除了用人不當,還有哪些原因

第三個蔣介石要城不要人,在解放戰争中,有許多将領建言蔣介石放棄城池,但老蔣死活不讓,他始終不明白,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例如:濟南戰役,當時王耀武建議棄城,但是蔣介石死活不讓,王耀武還被臭罵了一頓,結果王耀武兵敗,葬送了10萬大軍,還有在解放戰争中許多黃埔将領被包圍後,本來都有可能率軍突出包圍圈,但是老蔣死活不同意,要他們堅持到最後一刻,如遼沈戰役中的鄭洞國就是最好的例子,本來有機會突圍出去,但是老蔣不想放棄長春,一直讓他堅守,等軍心渙散後蔣介石突然來個軍令讓他突圍,但此時為時已晚。

第四個老蔣失民心,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蔣介石在這一點上做到十分糟糕。

他主要維護資本家的利益,如解放戰争中,蔣經國在上海打虎行動失敗,就是因為蔣介石太維護了,江浙财團,失了民心。

例如:在淮海戰役中,雙方投入了百萬兵力,雖說蔣介石有汽車,飛機保證後勤工作,但是華野沒有汽車,飛機,依然保證了戰士們的後勤保障,因為,他們背後有百萬群眾用小車,給他們運輸,這也是為何陳老總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就是民心。

以上四點原因都是蔣介石,在解放戰争中之是以敗得如此之快的根本原因,當然了,除了以上幾點,還有就是情報工作,在戴笠死後蔣介石的情報系統十分混亂,要知道一份重要的情報可抵10萬大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