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包含了不少能人異士,在秦末漢初的時候,就有一位當代人都非常熟知的人物,他就是韓信,這人為劉邦打下了江山的基業,戎馬一生,為劉邦坐穩江山貢獻了不少力量,于劉邦來說是不可少的能力将軍。換句話說,這次取得勝利的關鍵就是韓信,沒有韓信,劉邦取得勝利的成算便沒有那麼大,也不會如此輕易取得勝利。不過讓人遺憾,這樣一個兢兢業業的好将軍,在劉邦坐穩君王之位後,卻因為劉邦對韓信的忌憚而慘遭迫害,韓信臨死之時大聲喊出了:"我不服",現在這三個字就是青年人口中勵志的口頭禅。

韓信出生在一個普通貧窮的家庭裡,作為一個普通的平民,從小就寄居在了别人家裡生活,由于韓信的家庭太過于貧窮,他的童年很不好。在秦朝末年戰争頻發,這卻讓不拘禮節、性格開朗的韓信有了可以過命的兄弟,還被推出去競選官職,最後成為了官吏。然而,就算這樣,韓信的生活依舊沒有得到改善,仍然是貧窮狀态,韓信母親去世前沒錢看病,是以這導緻韓信母親去世的時候,都是一些親朋好友出錢出力為他的母親辦的喪事。
韓信崛起之時是因為遭受到了很多次的打擊後,他選擇了項梁,他到了項梁的旗下。在這期間,韓信提出了很多建議,但是沒有一個建議被項梁采納,直到項梁離世,都沒有接受韓信的意見,是以,在項梁面前他找不到光明的光,于是轉而投奔了劉邦,在劉邦旗下的隊伍中表現的尤為出色,而受到了劉邦的重用。後來,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成為了劉邦帳下的一名大将,并且在楚漢戰争中,在軍事方面表現出了優秀的才華能力,敵方名揚後世的戰役一個一個的都被他打倒了,就連項羽最後都受不了自我了斷了。
韓信立了這樣的大功勞,誰人不欽佩?正因為這些功勞,韓信受到了劉邦的獎賞。然而,老話說:"福事禍事都是一起的",就在這個令人值得高興的日子,戰争勝利的時候,人為災難降臨在了韓信頭上,讓韓信最後寒心而死。劉邦的心眼小,看事不長遠,他看着韓信的功勞越來越多,不給嘉賞,就是他做君王的不對了,是以面上都要過去。
他覺得韓信在軍隊中的威信是越來越高,手下的人都敬重他愛戴他信任他。劉邦害怕韓信的威信超越了他自己,如果韓信這人要是有異心的話,那整個軍隊又都聽他的,那他的君王位便坐不穩了。他還擔心害怕的是,在自己死了之後,劉邦的後代子孫輩是否有能控制住這樣優秀的韓信,假如無法控制壓制,那麼這樣他劉邦家的劉氏江山早晚會不保。
于是劉邦為了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基業,決定提前行動,不留後患,在這次殺害韓信的行動中,蕭何也參與其中,助劉邦行動成功,他們一起謀劃着怎麼置韓信于死地,怎麼将韓信殘酷的殺死,為了不留後患,韓信的家人親戚無論老少男女都被劉邦弄死了。韓信的一生屬實可憐,他一生為了劉邦的君王之位他的江山所作所為貢獻了很多很多,甚至被劉邦高度評價為"打仗一定勝利,進攻必然得之,我比不過韓信。"就是這樣的劉邦卻做出殺害韓信的事情,然而到死韓信怎麼也沒想到這樣慘痛悲苦的結局會是自己辛勞的付出換來的。被呂後拖到密室秘密處理的韓信,很是痛苦,滿是不解與驚訝,他不甘心的喊出來我不服!。
到了現在,早已沒有了韓信這個人,但是他的故事卻流芳千古,一代又一代的學習者。甚至當代人們還常常把韓信的"我不服"當作口頭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