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兩個民國軍閥讓日本人惱怒:一個“言而無信”,一個借錢不還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曾經,中國是整個東亞地區,無可争辯的宗主國,周邊國家無一例外,都深受華夏文化影響。雖說遠在海外,日本也多次派人前來學習文化,中國也有高僧東渡出海,兩國長期以來都有交流。中日兩國幾乎同時被列強的巨艦火炮轟開了國門,但兩國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這兩個民國軍閥讓日本人惱怒:一個“言而無信”,一個借錢不還

日本沒有人們想象中那樣堅守傳統。發現自己的不足後,他們主動敞開大門,積極學習西方的制度建設和工業體系,很快也跻身到“列強”的行列中。而中國則要緩慢得多,龐大的國土似乎帶給統治者們充足的自信和揮霍的本錢,最終皇室被推翻,國土也陷入長久的紛亂中。

實力的變化,讓狹小的日本萌生出勃勃野心。他們先是不顧舊情,用戰争掠走中國大量财富和土地,又試圖靠扶植在紛争中崛起的軍閥,進一步吞并中原。軍閥們互相争鬥,自然對外來援助很感興趣。接受日本扶持的軍閥不少,不過,真正願意當賣國賊的并不多。這其中,就有日本最惱怒的兩個人。

這兩個民國軍閥讓日本人惱怒:一個“言而無信”,一個借錢不還

張作霖起家寒素,即便是當了軍官也沒積攢多少财富,蒙一位大小姐不棄,主動選擇嫁給他,連婚房都蓋不起,隻能住在嶽父家中。靠着嶽父的資助和人脈,以及妻子在幕後的盤算謀劃,他與各界人士都有一定往來。他漸漸掌握起一支民防保安隊,壯大後被收編,又靠着這支力量在軍中鑽營升職,最終坐上了“東北王”的寶座。

這兩個民國軍閥讓日本人惱怒:一個“言而無信”,一個借錢不還

事實上,張作霖和日本很早就搭上了關系。早在日俄戰争中,張作霖就給日本人當過斥候眼線,也算是為他們立下了功勞。後來,張作霖崛起為一個地區霸主,日本要找一個傀儡政權來扶持,他們自然想到了這位“老相識”。張作霖的工業基礎很多都是日本幫忙建起來的,包括後來,老部下郭松齡倒戈相向,自己的軍隊節節敗退之際,也是日本軍隊出了手,這才鎮壓了“叛亂”。可以說,張作霖受了不少日本人的“恩”。

張作霖思想頗為傳統,他雖然對共和并不感興趣,但傳統思想中對國家民族的忠義思想卻始終影響着他。他确實拿了日本人好處,也簽了一些條約,但最重要的、事關國土的,能拖則拖,或者幹脆不認。他給日本人許下重大承諾,日本才出手幫他擺平了郭松齡,誰知日本人上門索要報酬時,他卻矢口否認,稱沒有立下書面證據,拒不履行。

這兩個民國軍閥讓日本人惱怒:一個“言而無信”,一個借錢不還

他曾因南方大軍壓境,同意出讓一部分土地給日本人,并“爽快”地簽了協定。但危機解除後,欣喜的日本人才發現張作霖隻改了一個私章,沒有簽字,緻使協定無效。除此之外,張作霖還大力扶植本地企業,打破日本工廠企業的壟斷,讓他們利潤縮水。日本人終于意識到張作霖根本不是個傀儡,雙方撕破臉皮之後,悍然炸死了這個盤踞東三省的枭雄。

段祺瑞是當時一個另類的軍閥,作風極其樸實,既不貪财,也不好色,“五毒”一個也不沾。他曾經是袁世凱麾下的虎将,後來成了皖系的領頭人。在張勳擁立清朝末帝複辟後,段祺瑞以“讨逆軍”統帥的身份,攻入北京,驅逐了張勳,成為民國總理。他也曾遭遇失敗,被迫下野,後來又在馮玉祥的擁戴下,當上了民國當時最高元首——臨時執政一職。他還是中國的第1位陸軍總長,建設起一支近代炮兵部隊。

這兩個民國軍閥讓日本人惱怒:一個“言而無信”,一個借錢不還

不管是建設軍隊還是維持政府運轉,錢都是必不可少的。段祺瑞能上位,靠的是他的威望和軍隊,他在經濟上并沒有多突出的才能。長期的戰亂讓群眾越發貧困,稅收也幾近枯竭。這時,日本人察覺到好時機,主動提出借錢,隻需要滿足他們“一點小小的要求”。

段祺瑞欣然接受,2年就借了5億日元。當時的日元可不是現在這樣貶值,5億放在哪裡都是一筆巨款。段祺瑞很滿意,日本人更加滿意,他們想着隻要段祺瑞能拿着錢邁上新的台階,就能達成之前談好的許諾,從中國拿到大量特權,割地也不是夢想。

這兩個民國軍閥讓日本人惱怒:一個“言而無信”,一個借錢不還

段祺瑞收了好處,但并不想辦事。他拿着錢強化了自己的軍隊,當屬下憂心忡忡地問他該怎麼歸還時,他直截了當地回答,根本沒打算還。他确實拿了東西給日本人當抵押,但都是東北和山東的資産,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相當于是空頭支票。最終,直到段祺瑞下野,日本人也沒收回借款,繼任的政府也沒有還錢的想法。最終,負責索取欠款的日本人自殺謝罪。

在國家利益面前,這兩個軍閥堅守住了底線。他們雖然缺陷不少,但卻沒有虧在民族大節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